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优化妇幼保健院薪酬体系 激发医疗服务活力

——基于聊城市妇幼保健院的实践探索

□ 郭敬春 王敏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妇幼保健院作为兼具“医疗+保健”职能的专科医院,其薪酬体系既要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又要兼顾公共卫生服务公益属性,改革难度更具特殊性。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冲刺三级甲等医院的过程中,直面薪酬依赖收支结余、适配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足等问题,其改革探索可为同类机构提供借鉴。

从调研情况看,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原来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四部分构成,但矛盾较为突出:超半数员工对绩效分配不满,分配原则缺乏协同,未能体现临床、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不同岗位的差异;医院资源配置与流程优化不足,运营效益偏低。深究原因,既有长期薪酬分配惯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竞争意识薄弱的现实短板——薪酬体系缺乏系统性与灵活性,难以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以“公益性”为核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原则,构建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的新薪酬结构,重点突破绩效核算瓶颈。基本工资包含基础、岗位、学历、职称、工龄五类,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与岗位价值;福利在法定社保、公积金基础上,增加带薪年假、健康体检、个性化培训等,兼顾员工多元需求。绩效工资则建立多维考核体系:以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等核算服务量绩效,鼓励提升服务强度;以医疗服务项目点数核算工作量绩效,体现技术付出;结合DRG/DIP规则核算DRGs绩效,引导控制成本、提升质量;同时融入考核绩效与成本绩效,将效率、效益指标与奖金挂钩,避免亏损。

为确保改革落地,医院还搭建了四重保障机制:开展差异化思想引导,针对临床、保健、行政岗位传递不同改革理念;建立动态调整制度,同步衔接医保政策更新与三甲创建进度,完善异议处理流程;引入第三方专业支持,解决岗位评估、考核模型设计等专业难题;构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线职工”三级沟通体系,及时回应职工诉求。

此次改革不仅为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注入发展动力——通过优化薪酬激励,提升人才凝聚力与运营效率,助力三甲创建;更具有行业参考价值。当前,多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面临公益导向与激励效能平衡难、岗位价值量化难等共性问题,聊城的实践证明,唯有立足“医疗+保健”特色,让薪酬与服务量、技术难度、公益贡献精准挂钩,才能激发医务人员活力,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2025-10-23 ——基于聊城市妇幼保健院的实践探索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673.html 1 优化妇幼保健院薪酬体系 激发医疗服务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