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小记者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小记者优秀稿件

谷山学校的秋天

王柏胜

我们谷山学校的秋天,是被柿子和山楂染甜的。

第二节课后是课间操。课刚一结束,我就忍不住往教学楼前的柿子树跑。满树的柿子像无数个小灯笼,有的橙红,有的还是浅黄,风一吹就轻轻晃,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上周美术课,老师带我们来写生,我特意把柿子画得圆圆的,同桌看着我画的柿子说:“看着就想咬一口。”校长路过,笑着说:“等柿子再熟点,就摘给你们尝,这是咱们学校秋天的‘甜礼物’。”

操场边的山楂树更有意思,满枝的山楂像一个个小红珠子,密密麻麻的。下课时,我们总爱围在树下看。有次我捡到一颗掉在地上的山楂,擦干净咬了一小口,酸得我眯起眼睛,可嘴里却留着淡淡的甜,赶紧跑去跟好朋友分享这份“秋天的小刺激”。

放学时,夕阳照在柿子树和山楂树上,果实更亮了。我背着书包走在校园里,闻着隐隐的果香味,心里甜甜的。我们学校的秋天,不只有落叶,还有满树的甜和藏在果实里的快乐。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李秋红)

我们学校的果园

董米洛

我们学校小学部教学楼东边有一片果园。果园里种植的水果真多啊,有石榴树、山楂树、柿子树等等。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陆续成熟了,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

星期四下午,杨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却宣布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这节课,我们去校园果园上!”话音未落,教室里已是一片欢呼。杨老师仔细交代了注意事项,我们便排好队,兴高采烈地出发了。果园里,山楂、石榴、柿子争奇斗艳,仿佛在举办一场秋日的“水果派对”。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木瓜树上挂着的一个个小木瓜,同学们以为是梨子呢。老师告诉我们是木瓜,它比梨大,十分可爱。石榴树更有趣,一个个圆圆的石榴挂满枝头,有的石榴笑得张开了嘴,露出红彤彤的籽,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

和石榴树争奇斗艳的是山楂树,满树山楂像无数个小红灯笼,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远远望去,整棵树都像燃烧起来了一样,好看极了!那一棵棵柿子树也不甘示弱,柿子还没有完全成熟,一个个挤在枝头,有的是青绿色,有一些绿中泛黄,它们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小朋友别急呀,要耐心等我们变红变甜。”

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爱我们学校的果园。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杨新)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董子玉

阅读,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阅读,恰似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阅读,更像一位挚友,陪伴我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阅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个未知的世界。从《安徒生童话》里,我认识了善良的小美人鱼,她为了爱情甘愿化为泡沫,那凄美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的伟大;在《绿野仙踪》中,我跟随多萝西一起冒险,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

阅读还能让我在情绪低落时找到一丝慰藉,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方向。当我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时,我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她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学会了阅读、书写和说话,还考入了哈佛大学。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当我和朋友闹矛盾而烦恼时,便沉浸在一本有趣的小说里,那些精彩的情节让我暂时忘却烦恼,心情也随之变得愉悦起来。

阅读,就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阅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为伴,在阅读的世界里不断探索、成长,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孙雪娇)

我的老师

唐一可

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有人说,老师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

她中等身材,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扎成一个高高的马尾,干净利落。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当我们认真听讲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当我们调皮捣蛋时,她的眼睛里又流露出严厉的神色。

她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可以尽情遨游。她总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把那些枯燥的课文变得鲜活起来。她还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她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每当有同学身体不舒服时,她总是第一时间送去关心和温暖。她还经常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一位既严厉又温柔,既认真又负责的好老师。我会永远记住她,感谢她对我的教导和关爱。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李芹)

她生气了

邵贵潇

窗外的落叶似乎都静止了,阵阵寒意包裹着我。

早读过后,同学们在教室里嬉笑打闹。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是我们的张老师来了!当她出现在门口时,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大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她把怀里抱着的练习册重重地摔在讲台上,眉头拧成一个结。她额前的碎发随着她急促的呼吸轻轻晃动。那双平时带笑的眼睛,此刻像两把锋利的剑,扫视着我们,目光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

教室里静得可怕。前排同学把头埋得很低,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课本边角;后排同学攥紧袖口,连呼吸都变得又轻又浅。窗外的风声也弱了下去,像是生怕打破了这紧张的氛围。

张老师深吸一口气,胸口明显起伏了两下。她伸手拿起最上面的练习册,翻页的动作又急又重。她垂头盯着上面的错题,嘴角慢慢抿成一条紧绷的直线,原本柔和的侧脸轮廓此刻显得格外生硬。

过了好一会儿,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全班同学,眼中的怒火已然被浓浓的失望取代。她拿起粉笔开始讲题,划在黑板上的每一笔都格外用力,仿佛在诉说她心中的焦急。

讲完题,张老师轻轻放下粉笔。当她再次看向我们时,先前的那股急切已经渐渐消散。窗外的风声不知何时又清晰起来,阳光透过玻璃,温柔地洒在黑板上。教室里静默片刻,随后响起格外认真的写字声。我偷偷抬眼,看见张老师紧抿嘴角,态度似乎缓和了一些。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张素云)

我的心爱之物——古筝

魏碧晨

说起心爱之物,我的目光便会不自觉地望向卧室靠窗的一角。那里,静卧着一台“东方钢琴”——古筝,每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它的面板上,我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来。

初见时,它那古色古香的气质便征服了我。琴身光滑发亮,二十一根琴弦由“岳山”整齐地架起,远观宛如一幅连绵起伏的山水画。我想象着指尖划过琴弦,便能奏出《高山流水》的情境,心中充满了无限向往。

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记得刚开始学“勾”指法时,我的手指总是不听使唤,像一根根笨拙的小木棍。老师要求手背要像拱起的小桥,只能动手指。没练一会儿,我的整条胳膊又酸又麻,内心第一次萌生了退意。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那天,我静下心,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手指无意识地从高音区划向低音区,一阵“咚咚”的清脆声又唤醒了我,我怎能轻言放弃?于是,我重新振作,反复练习,直到连贯地弹出一句《小星星》的旋律!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蜜糖,我也彻底爱上了它。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基础练习,我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技法:表现流水时的“花指”与“刮奏”,渲染悲伤的“颤音”,还有极具表现力的“摇指”。虽然动作稚嫩,甚至“磕磕绊绊”,但我乐在其中。我的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宽广,从悠扬的民间乐曲《在北京的金山上》到婉转的古风流行乐《声声慢》,都能在二十一弦上获得新的生命。

这台古筝让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很庆幸,在最美的童年遇见了它。

(阳谷县谷山学校 指导老师 武媛媛)

2025-10-2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731.html 1 小记者优秀稿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