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向“京”而行,绽放一个新聊城

□ 侯莎莎

聊城,又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10月24日至31日,北京前门商圈,一场以“两河明珠 ‘京’彩绽放”为主题的山东聊城文商农旅宣推活动举行。从东昌葫芦到临清烧卖,从阿胶、灵芝到桑黄产品,从非遗技艺到现代农业——聊城,正以一座城的诚意与实力,向首都市民、全国人民展示其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背景下,聊城不再满足于“区域深耕”,而是主动深化拓展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寻求潜在发展空间。此次进京,不仅是产品展销,更是城市形象的整体推介。

此次活动旨在助力聊城特色产品走出去,将首都优质资源引进来。这背后,是聊城对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对区域协同发展大局的主动融入,更是对城市品牌价值的深度锤炼。

推介资源禀赋,讲好聊城故事。聊城,被黄河与运河共同滋养,具有千年文脉与商贸基因。光岳楼巍然屹立,山陕会馆诉说繁华,东昌湖碧波荡漾……“江北水城·两河明珠”不是虚名,而是实景。

更重要的是,聊城在文商农旅融合中积累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聊城拥有“新三宝”——阿胶、灵芝、桑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千里烟火情,味道是临清,“90天早餐不重样”源自临清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莘县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以年产520万吨蔬菜的强大实力,托起农文旅融合的坚实底盘。正如《甄嬛传》温太医扮演者张晓龙在推介词中说的:“聊城不仅风光秀美、人杰地灵,也出产了大量的好物。”这些“好物”,正是聊城赴京推介的底气。

搭建一座长期交流的桥梁。这次活动是聊城以开放的理念整合资源、创新场景,以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回馈人、服务人的体现。首先是“借势”。前门商圈日均超十万客流,是国家级文旅消费地标。聊城选择在此举办活动,正是看中其辐射力与影响力,实现从“一时引流”到“长期共赢”的战略跨越。其次,善于“融合”。从文旅线路的精心设计,到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从“葫芦宴”的创新,到“阳台农业”的推广,聊城不断打破产业边界,推动文商农旅深度融合。再次,聊城的发展还有一股依托资源禀赋、在传承中创新的“韧劲”。从伊尹“以汤液疗疾”到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从古桑树上长出“桑黄金”到东昌葫芦成为“金葫芦”,聊城人始终守正创新,把资源禀赋发挥出来,将精彩故事呈现出来,以实现“花开蝶自来”。

今天的聊城,正以奋进之姿、实干之举,开拓发展新局面。期待更多客商走进聊城、投资聊城,期待更多游客来到聊城、品味运河味道。聊城人常说,“把福禄带回家”,而这“福禄”,不仅是葫芦,更是聊城与北京、与全国携手同行的美好未来。

2025-10-2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856.html 1 向“京”而行,绽放一个新聊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