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有妙趣 峰峦生云烟
——访山水画家张树瑞
画家简历
张树瑞,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现定居聊城。1987年,他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聊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九州画院院长。其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美术作品大展中获奖。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新贵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两种模样,绿色的地毯和白色的鹅绒被。羊群是这里奔跑的诗,它与蓝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舒卷,升腾着绵延不息的生动景象。
被满族人称为“要塞”的牙克石背靠大兴安岭,深情注视着整个呼伦贝尔大草原。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少年背着画夹,就像背着马头琴的流浪歌手,在大草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1996年,他沿着父辈走过的路,回到家乡。
他成为一名画家,呼伦贝尔给了他支撑起梦想的力量,家乡的一草一木给了他艺术的灵感。
每一笔中,水和墨的分寸都恰到好处。气韵生动,成就他的山水性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山水画屡屡在各级画展中崭露头角。
他就是张树瑞,一位性情豪爽的山水画家。
痴迷画画的少年
1965年,张树瑞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在大兴安岭西麓的牙克石,向西是草原,向东是大兴安岭的森林,这里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
张树瑞从小就爱涂涂画画,他的画夹打开就是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合上就是挺拔的大兴安岭。十几岁时,他告诉父亲,自己喜欢画画。当他背起第一个画夹时,感到大草原在自己的笔下奔涌,大山在画纸上耸起。
20岁那年,张树瑞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美术系,从此,开始了专业的学习旅程。
进入大学,他从学习西洋画开始。各种颜料涂涂抹抹,变成色彩亮丽的油画,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不过,对于张树瑞来说,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要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计。“当时,几元钱一管的油画颜料都买不起,没有颜料是画不了油画的。”为了能省点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张树瑞另辟蹊径。
板材,在靠近森林的地方很容易获取。于是,张树瑞开始学习版画创作。
“油画和版画对自己的造型能力帮助很大,为今后学习国画打下了基础。”张树瑞说,每一种经历都是积淀,都会在自己生命里留下痕迹。
后来,张树瑞跟随梁明照老师学习国画。梁明照是李苦禅的学生,擅长写意国画。
“写意画,看的是水墨情趣。”张树瑞说,他跟梁明照老师学到的写意山水画创作技法,是自己这辈子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最喜欢八大山人的墨韵。”张树瑞说,八大山人将自己的痛苦不着痕迹地与水墨写意交融在一起,使艺术创作进入一个自由王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张树瑞不断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笔下的山水和花鸟,笔情恣纵,逸气横生。这一切,给了张树瑞新的思考和灵感,也为他的国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天命之年的抉择
每一次抉择,都渴望一场苦尽甘来。在人生路上,张树瑞是一个敢于抉择的人。
大学毕业后,张树瑞被分配到呼伦贝尔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张树瑞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十几年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感到乏味。放下安稳的工作,去闯荡一番,或许能有自己的世界。这个念头促使张树瑞作出抉择。
2000年,他决定“下海”。“‘下海’后,虽然比较忙,但是,我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如果让我放下画笔,那我接受不了。”凭借自己的专业和诚实,张树瑞的装饰公司生意日渐兴隆。
天命之年,张树瑞再一次作出抉择。他决定放下生意,让自己的绘画梦想再次怒放。
“在大学里,对国画系统地学习,形成了国画技法的树干,至于能否生发出新枝,那完全是靠自己的悟性。”张树瑞深入临摹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关山月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汲取丰富营养,使自己的国画水平更上一层楼。
“水墨国画,就是水和墨的艺术。”张树瑞说,墨既有五彩,又有枯湿浓淡,这是国画的特色,用好了,它就生动饱满,甚至震撼心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张树瑞在八大山人的大写意水墨国画上用力颇深,用神最专。
自2019年以来,张树瑞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2019年,《苏风京韵》入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五届“环渤海风采”中国画优秀美术作品展;2020年,《除夕之夜》入展山东省美协“白衣披甲决胜疫情”美术作品展;2021年,《启航》入展山东省美协“泉荷奖”第二届优秀美术作品展,作品被济南市美术馆收藏;2022年,《雾起江南》入展国家画院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路,没有尽头,是因为行走不停。张树瑞对艺术的追求没有止境,他有一颗勇敢的心,如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如大兴安岭翱翔的雄鹰。
水墨浸染的情怀
张树瑞祖籍东阿县,1958年,他的父亲加入到闯关东的队伍,辗转来到美丽的牙克石。
大草原和大兴安岭给了张树瑞豪爽厚道的个性和妙手丹青的才情,但他的根永远在故土。
“叶落归根,年龄越大越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1996年,张树瑞陪同日夜思念故乡的父亲回到了聊城,这一年,张树瑞31岁。
张树瑞说,他与山水有缘,小时候生活的牙克石有大兴安岭,而立之年回到老家东阿,站在村边,抬眼就能望到黄河对岸的青山。一直生活在东阿的爷爷喜欢画画,张树瑞相信自己遗传了爷爷的基因,从小就痴迷画画。无论生活在顺境还是逆境,他从未放下手里的画笔。
在张树瑞的画室里,水与墨的深情交融,创造出山清水秀,也创造出一个画家的性情世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白云和羊群,大兴安岭的森林和雄鹰,故乡东阿的黄河与青山,铸就出他独有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气质。张树瑞是幸运的,呼伦贝尔奔跑着他的童年和少年,东阿拥抱着他的青壮年,直至老年。他用自己的画笔挥洒着对呼伦贝尔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