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太平

——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老党员剪影

■ 刘小希

虽然过了50余年,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原村委委员周庆印、田友才、周广波3人,仍记得入党时的情景。

“俺俩都是在1970年春天入的党。”4月14日,周庆印和田友才不约而同地说。

周广波入党比他们晚一年,他回忆:“要先交入党申请书,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但一直记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如今,周庆印已过杖朝之年,田友才、周广波也年近80岁。不过,谈及自己入党后的故事,这3名老党员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谁都知道,党员就是带头人。”周庆印说,年轻时,他们几个都是白天干活,晚上一块研究怎么抓生产、提产量、搞建设,“那会儿我们常常一开会就到后半夜,睡不多久又下地忙活,但看着村里的‘粮袋子’慢慢鼓起来了,就想着一个字:值!”

除了在生产上谋发展,他们也见证着太平新村的时代变迁。

“1980年以来,我们村有过两回整村搬迁,每一次都与‘沙’有关。”田友才说。

这句话从何得来?

太平新村处在沉沙池中心,曾因泥沙长期沉积,原来的红土地逐步变为沙土地,“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成了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防风治沙的任务,也压在了周庆印、田友才、周广波这一代太平新村人的肩头上。

具体怎么去做?

开始时,连同他们在内的村委成员经过查询资料、研究探索,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起了围村林、围田林,风沙漫天的状况有了初步改善。2012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周脉义带领党员连片栽种防风阻沙林带,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封沙治沙。

“这一棵棵苗木,都是村民亲手种下的。”田友才说,当初栽树时,大家常常弄得满手木刺,有时候累得晚上回家倒头就睡,“后来,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仍愿为村子发展献计出力,早点带着村里人跳出这个‘沙窝窝’。”

他们的愿望最终变成了现实。如今,该村种植的林木及果木面积达到村耕地面积的70%,既能防风固沙,又促进了村庄发展。这些年,太平新村村办公楼、卫生室和学校相继建成,林下产业发展势头正盛,经济和旅游事业实现“多点开花”,村民全部搬进了二层楼房。

“眼看着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谈及如今的发展景象,3名老党员心中感慨万千。

对于他们而言,当初入党的动机都非常简单,就是一心一意跟党走,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如果村里有需要,我们几个还会站出来,因为一次入党,终生为党。”周广波说。

2022-04-25 ——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老党员剪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0751.html 1 守望太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