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盐运司:运河繁荣的见证者

阿城盐运司(资料图)

■ 赵铮

阿城盐运司(运司会馆)位于阳谷县阿城镇,西距京杭大运河约200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附属文物,它集房屋构造、雕刻、书法、油饰彩绘之精华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元代京杭大运河通航后,阿城因地理位置优越,各地商人竞相在此兴建会馆。据考证,清代在产盐省份设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运使,负责盐的买卖、转运等事宜。山东沿海地区产盐,需要运到阿城,再经运河转运到全国各地。旧时食盐由国家专控买卖,但实际的销售一直是盐官按府、州、县分区包给盐商经营。当时阿城有十三家盐园,有管理运盐的组织并设有盐巡。在这样的背景下,盐运管理机构在阿城设置了盐运管理署衙——阿城盐运司,当时居住在阿城的山西盐商为和同乡联络乡谊和感情,筹资在盐运司前院建设了戏楼,后院建设了大殿供奉关公(见正殿脊檩题记:乾隆拾叁年嵗次戊辰叁月拾捌日辰时阿城盐运司商人创建),建成后既是盐运管理机构,又是盐商联络、聚会的场所,官商共用,因此阿城盐运司在当地也叫运司会馆、山西会馆。原建筑群分为前后两进院落,整个院落长约86米、宽约40米,占地面积约3440平方米,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八字影壁、山门、戏楼、运司大厅、正殿等,前院大门背面即是戏楼,戏楼两侧有门连通东西两侧两层看楼,后院正殿供奉关公,并建有东西配殿及配房等,建筑群整体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集中展示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彩绘、雕刻艺术。

盐运司东临海会寺,解放初期与寺院一起由阿城镇粮所使用,1987年,阿城粮所迁出,海会寺归还宗教部门使用,盐运司也包含其中。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城盐运司属于运河重要附属文物,被列入京杭大运河会通河阳谷段附属文物名单。2009年,运河申遗名录中包括阿城盐运司,根据国家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要求,阳谷县政府于2009年6月召开了专门会议,经研究确定盐运司划归县文物主管部门管理,并按上级规定进行保护和维修。为此,阳谷县文物主管部门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测绘、制作了《阿城盐运司修缮保护方案》,申请上级专项资金对盐运司后院建筑正殿、东西配殿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建筑原貌。2013年,国家文物局在巡检运河申遗点时,因盐运司被海会寺建筑圈围,周边历史风貌严重不符,导致阿城盐运司被列为申遗点候补名录。

目前,阿城盐运司仍然被海会寺使用,建筑内外及周边风貌均不能体现作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历史风貌,近年来上级部门和专家在对盐运司多次调研中指出,盐运司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应该尽快恢复原有历史建筑,改造周边历史风貌,使其得到更好保护与利用,为推动当地的文化旅游作出积极贡献。

2022-05-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1878.html 1 阿城盐运司:运河繁荣的见证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