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少跑腿 伤残等级“云鉴定”

我市实施劳动能力远程视频鉴定

本报讯 (通讯员 梁法岩 刘东坡) “我们是聊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根据您提起的鉴定申请,现在请鉴定专家对您的劳动能力进行等级鉴定……”

5月2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会,在聊城鲁西骨科医院远程视频中心展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鉴定会上工伤职工和鉴定专家组的专家不再“面对面”,而变成了“屏对屏”。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科主动适应劳动能力鉴定的新情况、新发展,探索以远程视频形式开展劳动能力“云鉴定”,为新疆、四川、上海等地的多位工伤职工进行了暖心鉴定服务。

“远程视频鉴定就是好!不但节省了我从新疆往返山东的2000多元路费,还省去了十多天隔离观察的时间成本。”闫先生在视频中感激地说。

此次远程视频鉴定依托多媒体场地,运用远程技术,鉴定专家组通过视频方式查看职工伤残部位和功能障碍情况,并结合必要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依据国家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客观公正作出鉴定结论。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进行正常劳动能力鉴定的基础上,创新鉴定模式,实施暖心服务,切实解决病患及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适应劳动能力鉴定的新形势、新变化,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服务,努力做到鉴定服务人性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结论客观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打造暖心人社。


短评: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如何让异地工伤职工少跑腿、办成事?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以远程视频形式开展劳动能力“云鉴定”,切实解决了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方便工伤职工,不在言语,而在行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实施工伤“云鉴定”,专家组依据鉴定操作规范,详细阅读病案资料;现场组织人员确定被鉴定人员身份,核对伤情及当前状态,即时记录鉴定信息,鉴定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留存备查,保障鉴定结论公正、客观、真实。

“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这是互联网时代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科主动作为,周密部署,“想在群众前面、做到群众心里”,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提升工伤鉴定效率,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真正让老百姓在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上更有获得感,这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体现。

2022-06-01 工伤职工少跑腿 伤残等级“云鉴定”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2782.html 1 我市实施劳动能力远程视频鉴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