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大王”的大买卖
■ 刘桐 郭洪广
5月26日,走进高唐县固河镇三甲王村的泥鳅养殖基地,只见6个标准养殖塘依次排开,塘内水波粼粼,基地负责人张建男正在投喂饵料,泥鳅在水中一边觅食一边欢快地游弋。
“这是‘台湾泥鳅’,一条最大可以养到5两,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体表黏液可提取出来做美容产品,经济效益非常好。”张建男手捧一条体型粗壮的泥鳅,高兴地介绍。
张建男今年38岁,是镇上于2018年从东北“招”来的80后,不到5年,这个新农人就将泥鳅养成规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泥鳅大王”。
张建男中学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开始接触水产养殖行业。在众多水产品中,张建男对泥鳅情有独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她逐渐掌握了泥鳅产卵、孵化、养殖及病害防治系列技术。来到固河镇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张建男流转了三甲王村的24亩土地,并投资16万元建设泥鳅养殖基地,成立了建明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泥鳅养殖属于特色养殖,张建男在品种选择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她打听到“台湾泥鳅”不仅品质好,而且养殖管护成本低、产量高,市场售价也很高,市场前景看好。张建男再三考虑,于2019年从河南省濮阳市引进了300公斤原种“台湾泥鳅”苗,开始试养。“当年泥鳅亩产2500公斤,除去成本,净利润达30万元。”张建男说。
看到了泥鳅养殖的“钱”景,张建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养殖基地水面面积达到36亩,年产9万公斤成品泥鳅。望着满塘翻滚的泥鳅,张建男算起了经济账:“1公斤泥鳅养殖成本在6元左右,在市场上能卖34元左右,保守估计一年可赚50万元以上。”
“去年,我们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销量一下就提高了三分之一,全国各地都有订单。”张建男说,致富不能忘乡邻,每年泥鳅上市期间,她都会请村民到基地工作,按时给他们发放工资。“俺把家里的两亩农田流转给了小张,现在又在她的基地干些杂活,不仅每年可以领到600元的租金,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比外出打零工划算多了。”村民王龙利笑着说。
三甲王村位置偏僻,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闲置土地较多。近年来,村里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养殖项目,希望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乡村经济。看到张建男养殖泥鳅十分成功,不少村民都准备在她的帮助下,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泥鳅养殖。“我计划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向周边农户提供泥鳅苗和养殖技术,再回收农户的成品泥鳅进行深加工,带着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张建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