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锻造过硬“实干家”干部队伍

本报讯 (记者 夏旭光) “37次‘党员夜会’,累计参会50.2万人次,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在26个村设立了‘周末留守儿童爱心课堂’,让‘党员一粒种’在服务群众中开花结果……”5月30日,临清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李德强说,临清市抓创新、促提升,激励党员干部等各类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争创一流,全力当好“创新新聊城”的排头兵。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大党建”思维。围绕乡村振兴,临清市创新实施了“党员夜会”制度,一周一会,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聚焦农村夜间照明不足问题,该市启动“党员一盏灯、企业一份情”活动,党员带头捐款安路灯,村干部、企业家、机关干部、在外人士踊跃参与,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临清大力推进产业链党建,围绕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城市更新谋划项目,将鲜红的党旗插在火热的建设工地和工业产业园、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一线,并着重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防汛排涝、疫情防控等重大关头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考察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临清市委组织部建立了“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和“不担当不作为”两个干部库,围绕全市“4+1”5项重点工作和10项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以事谋人、以事识人,及时入库、动态管理、适时出库,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鞭策“庸懒散”。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写实性”研判和“精准式”画像,为“人岗相适”调整干部积累第一手素材。

创新必须建立在熟悉工作、熟悉情况的基础上,“熟才能生巧”。临清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209个小区全部设置“网格员”,作为“新街干”,让群众在小区内有地方说事、有人解决事。首批建设10个“小哥加油站”,提供6项贴心服务,深入推进新业态党建。发挥基层党代表作用,临清市着力打造孙树民、杨海涛、刘英顺3个“党代表工作室”,覆盖农业、工业、文旅各条战线,放大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能,讲好典型故事,彰显党代表风采。

2022-06-0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2802.html 1 临清锻造过硬“实干家”干部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