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标准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 赵宗锋
亚洲“飞人”苏炳添曾经在个人社交媒体这样写道:“不要活在纪录里,要为破纪录而活。”
人生,就是不断追求更好自己的赛场。一座城市的发展同样如此,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同全省一样,当前聊城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明显转变。但不容回避的是,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聊城怎么办?
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一定是落脚于“实”。但抓落实,也有两种抓法:一种是“过得去”,另一种是“过得硬”。“过得去”不能算太差,但标准一定不高。“过得硬”需要对标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意味着要主动走出“舒适区”,自抬标杆苦干实干。
长期以来,“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很有市场,表现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上,明显保守;在一些工作任务的落实上,得过且过。不敢自我加压、不敢设定高目标,也就谈不上取得好成绩。
但聊城的发展现状和目标定位、聊城人民的现实期盼,决定了聊城不能等、不能歇、不能慢。
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建设“六个新聊城”的征程中,聊城干部对聊城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正确态度,就是要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辛努力,真正对标全国一流、全省先进,在创新驱动上争前列、转型升级上争跨越、项目建设上争品质、营商环境上争口碑、乡村振兴上争示范……干就干到最好,争就争到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具体到工作实际,就要“严”字当头,态度严肃、标准严格、过程严谨;就要狠下苦功,取得真成果、干出真成绩;就要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要解决问题、办成实事,让基层评判,让群众认可;就要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抢抓机遇、占到先机、赢得主动。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从高标准推进一项工作、完成一项任务、办好一件实事开始,扑下身子加油干,在推动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