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牢把住有效投资这颗“定盘星”
——我市稳住经济运行6方面23项政策措施解读之二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6月6日上午,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位于高新区的中鲲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施工机械来回穿梭,一台臂架泵车伸出50多米长的输送泵,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输送到指定部位。作为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市级重点项目,该产业园从前期规划、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得到了高新区医养专班全方位护航。“目前,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环节,预计明年年底前交付使用。”项目经理丁延胜底气十足。
稳住经济运行,有效投资是“定盘星”。《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稳住经济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三个方面作出部署,为全市各级各部门上项目、促投资、稳经济划定了“路线图”。
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济郑高铁正在建设,雄商高铁又要来了!”近期,一条“雄商高铁聊城三座高铁站具体情况公布”的消息迅速刷爆聊城人的“朋友圈”。
6月7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办“稳经济促发展——惠民惠企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福亮介绍,将重点做好雄商高铁聊城段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工作,争取尽早开展与济郑高铁聊城并行段的勘测定界、征迁补偿、用地组卷等工作,并适时组织协调该段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聊城人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若干意见》围绕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出了“时间表”:加快济郑高铁建设进度,力争雄商高铁尽快开工,争取聊城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加快推进聊邯长高铁、聊城至泰安城际铁路;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过去的各类文件相比,涵盖范围更广,目标要求也更加具体。
围绕这些重大交通项目,我市各级各部门正在迅速行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如针对聊邯长高铁项目,市发改委积极加强与邯郸、长治发改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动预可研报告评审,做好可研报告编制完善工作。
开启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
前不久,陈李济大健康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王刚印在“项目管家”商景博陪同下,到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办证。上午8时40分开始办理业务,提交事先准备好的材料,9时拿到土地证。此后1个小时内,他又分别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9个项目建设必要证件。王刚印办理完全部10个证件,总用时1小时20分钟。
“项目管家”,是我市各县(市、区)为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及建设而设立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专员。聚焦项目审批、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要求,聚焦政务服务创新引领,推进全市‘证照分离’全覆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闫友亮说。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不少重点项目建设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此,《若干意见》提出,对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逐个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每月专题会商、现场解决。
“2022年,我市争取省级重点项目137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31个;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209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31个。”李福亮表示,我市将组织好项目会商,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全链条闭环式问题解决机制,按照项目、进度、问题“三张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建设。
激发民间投资新热情
对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安排5000万元市级重点研发资金计划,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实行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新出台的《若干意见》,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创新政策,以有效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在聊城莱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靖永慧看来,好政策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关键看落地。今年,在财税部门帮助下,莱柯智能机器人享受到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六税两费”税收优惠政策,前4个月已有200多万元退税资金到账。“税收减免可以让企业节约很多流动资金,返回来的税收再及时投入研发,形成良性循环。”靖永慧说。
同样受惠的,还有山东天工岩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天工岩土是东昌府区一家生产工程刀具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现金流一度紧张。东昌府区财政部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争取各类补贴800多万元。东昌府区财政局局长苏煜介绍:“今年区财政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七大类奖补政策,目前已经支持28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风险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