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粮收成看“压舱石”如何筑牢

——小麦主产区豫鲁丰收一线观察

■ 新华社记者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

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两岸,从潼关到山海关,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收割机钢铁洪流奔涌,一粒粒金黄的麦子正颗粒归仓。经历7个月的耕耘,夏粮主产区陆续迎来收获。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占我国口粮的四成,夏粮丰则全年稳。从播种到丰收,河南、山东等主产区迈过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防干热风等一道道关口,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

在高起点的又一个夏粮丰收,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得更牢。


稳面积提产能:

全年“粮袋子”有保障


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常楼村,去年的水洼地里现在一片金黄,麦浪滚滚。

“前两天县农业部门来测产,说一亩地能打到1300斤,比正常年份还要高100多斤!”种粮大户常绍兵说,受黄河秋汛影响,他承包的这150亩地直到去年12月初还没播种。在农技人员的建议下,常绍兵采用了覆膜种植新技术。

从发芽、分蘖、拔节、吐穗到临近收获,每个阶段的小麦长势都出乎常绍兵的意料,即将到来的高产更让他喜上眉梢。每亩地80元的地膜投入,太值了!

天灾面前人努力。尽管去年山东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半个多月,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今年山东应收小麦面积6003万亩,比去年高出12万亩。

在秋汛、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面前,夏粮主产区迎难而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不减。

8500余万亩,这是“中原粮仓”河南去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与往年基本持平。

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万里说,部分受灾地区苗情曾偏弱,当地坚持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分区域、分地块、分品种、分节点加强田间管理,全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河南新乡卫辉市上乐村镇种粮大户王现柱流转的耕地位于蓄滞洪区,去年全部被淹。在拖拉机都“寸步难行”的土地上,他种下了66亩小麦。丰收在即,王现柱难掩喜悦:“去年墒情好,今年天不错,一亩比往年还多打200斤!”

灾年播种面积不减,为稳定夏粮打下了坚实基础。各主产区正全力以赴打好麦收决战,奋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的“开门红”。

在山东,28万名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手正在挥汗奋战,农机龙头企业潍柴雷沃2200辆服务车与4500名服务队员正忙碌在各收获区域,保障各类机具高效运行。

为农机人员提供绿色免费通行、免费核酸检测、优惠价格加油,对无法返乡农民、无法下地农户和困难家庭提供应急抢收志愿服务……一项项保障服务措施精准发力,加速夏粮收获。

目前,全国麦收进度已经过半。截至6月10日,河南小麦收获面积已突破8275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7%;山东麦收完成2743万亩,占比45%,进入收获高峰期。


稳价格提信心:

“压舱石”进一步夯实


临近收获,山东德州多地持续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且有重度干热风。夏津县种粮大户李庆杰却一点也不担心,田间安装的智能喷灌系统正在给小麦“解暑”。

这套系统是夏津县今年重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的一部分。它依托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农业科技系统,接入土壤检测、小型气象站、卫星遥感等数据资源,可实时获取水、土、气信息,精准感知农情。据测算,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小麦、玉米亩均增产10%至15%。

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下达资金300亿元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国家层面的一系列部署,只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丰收有底气,农民增收有信心。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这些年人工成本、农资不断上涨,但国家对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视,小麦、玉米的行情也一直不错。”山东高密市种粮大户王翠芬说,如今种粮省时省力省心,农民的好日子有奔头。她的儿子儿媳也回到家乡,和她一起种地。

抢收小麦的同时,玉米的播种也在同步进行。农民种粮干劲十足,让稳住中国粮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正进一步夯实。

(记者 张志龙 陈灏 李鹏 叶婧)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2022-06-13 ——小麦主产区豫鲁丰收一线观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3418.html 1 从夏粮收成看“压舱石”如何筑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