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谷传承弘扬“两河”文化
本报讯 (通讯员 郭凯顺 李昕 李嫒) 阳谷县作为“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在文旅资源、区位交通等方面独具优势。该县着力强化文旅深度融合,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留住“两河文化”的根与魂,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样板。
该县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稳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成立了县、乡、村三级保护组织,加强对文物的日常保护与管理,累计申请上级文保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先后对沿岸节点及部分重点文保单位实施了保护修缮工程,编制了保护利用规划,布置了主题展馆,辖区内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目前,全县范围内共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
阳谷县注重革命文物的挖掘保护与建设提升,“坡里教堂”“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3处革命旧址获批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该县依托红色革命旧址、原址,投资数千万元,重点打造3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通过对红色革命旧址的不断打造提升,逐步形成红色文化集群效应,构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覆盖面广泛的县域红色文化品牌。
目前阳谷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2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6人,2个非遗项目获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秋娘布庄等7处非遗传习所被列入聊城市第二批非遗传习所名录。该县积极争取上级专项保护资金100余万元,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予支持补助,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完成了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建立了非遗项目库并建立电子档案。全面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立了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档案。积极开展非遗宣传交流活动,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50余次,每年积极开展“文化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