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绷防汛“安全弦” 织密汛期“防护网”
聊城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前天晚上下了阵大雨,我回家比较晚,看着陈口路上有些折断的树枝,不过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就没有了,肯定是城管部门给及时收拾了,给他们点赞。”6月15日,在开发区工作的刘宇说起了前天的降雨。
自6月1日起,聊城正式进入汛期。我市各级各部门树牢底线意识、风险意识,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织密汛期“防护网”,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汛期,我们将继续强化信息报送,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确保信息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崇海说。
基层防汛预报预警,是防汛工作的短板与弱项。今年,我市开通了防汛预报预警“直通车”,制定《聊城市防汛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暂行办法》,联合宣传、水文等部门,依托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及移动等三大通讯运营商,建立防汛信息快速发布机制,确保汛期预报预警信息全面、精准、高效发布。仅6月1日当天,就发布入汛提醒公益信息584.9万条。
积水点治理不到位,非常容易产生内涝,我市往年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对此,东昌府区对区属170条街巷和798处居住小区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管网清淤和疏通,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档。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目标,限期整改到位。
“5月份我们在市政道路共排查积水点10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并对松桂河、新南环河、聊位河进行了疏通清淤,就是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东昌府区委副书记、区长江绍华说。
雨污分流改造对保障城区防汛排涝、有效处理污水起到关键作用。6月16日,记者在东昌府区柳泉花园小区看到,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排水管道的铺设。
“区属街巷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是全区重大民生项目之一,结合2021年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情况,今年我区将完成52条(约18公里)街巷的雨污分流改造。”江绍华说。
省里提出到2025年实现“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目标,即: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提升。我市科学谋划、分步实施、加快推进,对施工难度较大的交叉路口、涉及积水点整治的项目增派施工力量。扎实做好新旧、主次管网的对接,确保雨污分流管网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做好防汛工作,未雨绸缪方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我市建立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动态发布预警信息,持续提升短时预报能力和预报精准性。扎实开展物资物料汛前储备和更新补充,重点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加强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以及社会救援力量的统筹协调调度和部署,抓紧准备和补充抢险救援物资,满足应对极端灾害天气需要。持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城管、住建、应急等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城市防汛应急和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同时与武警、消防等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发挥工程救援和社会专业力量,确保发生汛情时第一时间抢救被困人员,全力抢护水利、电力、交通、通信、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确保城市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