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五个聚焦续写黄河答卷新篇章
■ 赵明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的动员令。聊城是黄河下游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力争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
聚焦生态,塑造城市高颜值。树立和践行“两山论”,以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为目标,以生态空间格局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以稳定黄河河势、规范黄河流路、保证黄河滩区行洪能力为前提,统筹黄河河道水域、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保护河道自然岸线,完善河道两岸生态系统,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观光、通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沿黄绿色生态走廊。
聚焦集约,提升城市承载力。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力和驱动力,统筹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产城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资源要素互通,摒弃外延扩张的粗放利用模式,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出效率、集约效益和循环程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聚焦融合,涵养城市精气神。把聊城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谋划,把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沿水景观、文化传承等与黄河生态、黄河文化联动融合、集约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将聊城的发展轴线与沿黄生态圈融合起来,构建生态网络。在经济发展上,将集约发展与黄河生态系统生态容量融合起来,提高承载能力。在城市建设上,将城市更新与黄河文化融合起来,重塑城市风貌。在环境治理上,将污染防治与黄河保护融合起来,守护碧水蓝天。在沿水景观上,将内河水系与畅通黄河融合起来,营造活力空间。在文化传承上,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打造文化新地标。
聚焦创新,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依托两河文化、生态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以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重点,打造两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会议展览、休闲度假、健康养老、都市农业等新兴业态。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新经济增长带,为推动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聚焦开放,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黄河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功能,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强化支撑。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加强与济南、泰安、济宁、濮阳等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济南聊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聊城——濮阳经济合作示范区。多部门、多层面探索建立黄河流域下游联防联治共管、区域合作、利益共享和生态补偿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关切。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
坚持人民至上 建设现代化强省
■ 吴丽峰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是百年大党的一条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是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克敌制胜、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过去五年,我省“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原因之一就在于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努力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未来五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新征程上,更要坚持人民至上。
要深化对人民主体的认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长达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牢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听民声、谋民利、解民忧、汇民智,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坚持走群众路线,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今后,继续向人民群众学习,汇集人民智慧,在服务人民中不断总结规律,提升执政能力,推动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要以共同奋斗目标汇集民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仅晓谕全党,也让人民群众明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从而提升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也融合了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是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是我省融入复兴大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宣传,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形成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磅礴之力。
要以共同的思想观念凝聚人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是行为方式和实践的根本指引,为此,要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形成凝心聚力的强大支柱。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党的百年历史的宣传教育,以此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要以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幸福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争取民心的主要途径就是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必须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立足民生福祉,勇于攻坚克难,完善公共服务,努力缩小差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走在前、开新局,力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写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东昌府区委党校)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亓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新的明确要求。
当前,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把握风险态势、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分析当前风险演变的态势,切实把防范化解地方风险贯穿到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全过程。
风险意识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防范,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强化风险意识,关键就是要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各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严守安全发展底线,坚决守好粮食、能源、网络、金融、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新经济等领域“一排底线”,积极主动应对,立足长远,通过科学研判,精准预警,才能确保“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系统思维,提高风险化解能力。第一,要提高风险研判能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要准确研判,深入了解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下一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避免风险升级;第二,要增强风险评估能力,风险评估是全过程评估,在评估可能性时,既要评估风险事件造成的当前影响和损失,也要分析可能导致的各种次生、衍生后果,既要评估客观损失,又要评估敏感程度、社会影响、媒体关注度等;第三,要加强风险预警能力,提高预警风险能力,构建智慧化预警平台,健全“线上线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最后,提升风险处置能力,根据风险评估的标准,明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用不同控制和处理手段,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注重重大领域“一排底线”的防范和化解,要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切实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细做实,准确把握风险态势、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
以党建聚合力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
■ 王成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新时代的现代化强省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聊城要担起“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就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强化党建引领是根本。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经过五年奋进,山东在9个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和把舵领航。有坚强核心掌舵,有创新理论引航是山东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聚焦建设现代化新聊城的目标任务,就要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这个根本,加强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要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升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营造全社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发展局面。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坚持团结奋斗是力量之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不竭的力量源泉,聚焦建设现代化新聊城的目标任务,就要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将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落实于行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在促进就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构建普惠的保障体系和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达成“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的目标”。要千方百计汇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在现代化新聊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决避免官僚式的层层加码,释放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党的自我革命是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党赢得历史主动的密码,也是现代化强省建设成功的命运保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聚焦建设现代化新聊城的目标任务,就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强化理论武装,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党史学习教育、政治宣讲、社会宣教等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善于将党的领导嵌入到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治理体系。要铸造忠诚担当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守拒腐防变的纪律红线,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在第二个百年的壮阔行程中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
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李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和贯彻这一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首先要选育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干部。一是要严把政治关口,建立干部政治表现评估机制;二是结合好干部标准,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等五个层面构建可以量化的政治素质标准,把真正政治过硬的干部育出来、选出来。
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做好干部队伍结构安排。一是年龄结构,老干部经验丰富,中年干部承前启后,年轻干部敢闯敢干,应该有机结合,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二是知识结构,把博古通今融中外结合起来,让干部队伍既有中国传统素养又有中国现代精神,既有国际眼光又有中国气派;三是专业结构,通过不同专业知识组合,让干部队伍具备处理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气质结构,注重稳重型、风火型的结合,气质的互补,可以让干部队伍全面而系统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五是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强化实践锻炼。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党员干部才能发现自身短板,只有在克服短板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才干。通过实践锻炼,一是要开拓视野,提高观大势、谋大局能力;二是要深入基层,提高实事求是、精准决策的能力;三是要磨炼意志,提高应对困难、敢于担当的能力。
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做好考核评价体系。把“看长期”和“长期看”结合起来、把“选得好不好”与“干得行不行”结合起来,提高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和精准任用水平,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建设,发挥好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为建设“六个新聊城”,使我市迈向现代化强市夯实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
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李超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市是农业大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有基础和条件,更有差距和不足,我们要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立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三农”相关法律28部,有涉农条款的法律79 部,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农业法为基础,以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专门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三农”法律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一系列制度性约束,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破解制约乡村振兴障碍的有效举措,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虚化较为普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无法律上确认的主体资格,导致其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由于不具备法人资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无法独立签订合同、无法向银行贷款,这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民法典第96条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特别法人,第99条再次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民法典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期盼多年的法人地位予以了明确肯定,这就扫除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性障碍,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切实发挥法治对乡村振兴的保障作用,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要加强综合执法,打击涉农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树立以办案质量衡量执法成效的理念,重点围绕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种权保护等领域,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定期通报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加强普法宣传,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