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系列评论之六
■ 本报评论员
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间蕴含的逻辑是,干部越担当,社会越发展;政府越辛苦,人民越幸福。
打造制造业强市,要靠企业往前冲,也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拧紧责任链条,提供坚实保障。一年突破、两年攻坚、三年冲刺,每个时间节点都有明确的目标,这就需要各级干部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过程中,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工作热情和蓬勃力量。
一个地方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和文化。优化服务是最好的环境和文化。全市上下要把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作为一项政治工程、生命工程来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决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要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送思想、送政策、送项目,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
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好企业是天职,服务不好是失职”的理念,按照“清”上加“亲”的原则,想方设法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各级干部要转变角色,克服“过客”思想,与企业家交朋友,将企业的“痛点”化作服务的“支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难题。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也是一场考验定力、能力、耐力和担当的大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应考生”,必须以“赶考”的姿态认真读题、审题、答题,努力交出高分答卷。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聊城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必将结出丰硕成果,“六个新聊城”必然更加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