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党员当上“田秀才”
■ 本报记者 洪祥
60岁的董俊方有三个身份:临清市八岔路镇前常二庄村村民、网格党支部委员和临清市长远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
“咱农民就想着踏踏实实种地,但作为党员,要带头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各种技术。”6月30日,董俊方与年轻党员交流时说。
因为喜爱农村、爱好农业,1981年高中毕业后,董俊方扎根农村一干就是40年。他先后从事过农作物收割、特色种植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是十里八村闻名的“土专家”。
2017年,他承包下本村及周边5个村的176亩土地,成立了临清市长远种植家庭农场,以繁育小麦良种为主营业务。因为他繁育的品种成本低、质量好,很受当地农户欢迎,供不应求。
在探索个人走向富裕道路的同时,董俊方也不忘庄乡父老。他把外出学来的“如何减肥增收和氮肥后移”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广播和微信向大家宣传,利用农闲时间和村民共同学习讨论科学种田,带领脱贫群众致富。农忙时节,农场需要大量用工,他就聘用周边村的脱贫户进场务工,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
经过不懈努力,董俊方很快成为一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场的业绩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农场良种销售净收入15.4万元,2020年净收入20万元,2021年净收入25万元。截至目前,长远种植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217亩。2019年,农场被聊城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市级示范场,2021年获得家庭农场提升奖励5万元。
董俊方是八岔路镇发挥乡土人才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八岔路镇充分发挥本土农技人才作用,让人才在巩固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显身手。今后,八岔路镇将通过政策上支持、技术上帮扶、资金上扶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项目,激活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让广大新农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发挥聪明才智。”八岔路镇党委副书记吕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