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文明实践浇灌“文明花”
■ 本报通讯员 周雪 胡袁同晶
茌平区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融合发展,夯实“两河喜鹊”志愿服务品牌,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搭建融合发展阵地
7月15日,走进贾寨镇堤头袁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只见窗明几净,各项设施齐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元素随处可见。图书阅览室里,村民在认真专注地阅读,乐享书香。
“新村融合发展将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在实践站内设立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多个活动室。村里每月都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还在村微信群里发布,让大家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并参与其中。”堤头袁新村村民白海霞说。
茌平区统筹整合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资金等55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37处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一室多用,合理充实清风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统战工作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功能。截至目前,茌平区共开工新建15处,已建成11处。
精准对接,夯实基层服务基础
迎着朝阳,在茌平区金牛湖风景区,太阳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每天都开展清洁行动,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振兴街道“和美邻里”项目致力于服务基层群众……茌平区各专业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一线,成为一抹温暖的风景。
茌平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切入口,建设“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对各部门、各专业服务队下沉的活动和群众点单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整合,推动供需有效对接,推进“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流程,既满足群众一般性需求,又满足特殊群体个性化需求。
该区将每月16日设为文明实践日,以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移风易俗等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坚持做到活动有亮点、有特色、接地气。今年以来,区、镇、村三级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参与志愿者超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