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老年人迈进“大学门”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本报通讯员 沈晓星
跳舞、合唱、敲锣打鼓……5月27日,在高新区顾官屯镇宫庄村的“幸福学府”农村老年大学,61岁的王玉英坦言,自己很久都没这么高兴了,“在这里参加活动,我感觉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真好”。
王玉英的幸福感来源于“幸福学府”。“幸福学府”是顾官屯镇和聊城市蒲心社工服务中心共同创办的农村老年大学,用王玉英的话说,“这里就是我精神上的‘家’”。
“家是啥?家就是能让人感觉幸福的地方。以前闲下来,我只能跟老邻居们聊天、晒太阳。现在村里有了老年大学,我终于有了打发时间的地方,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呢。”王玉英说。
谈及设立“幸福学府”的初衷,顾官屯镇党建办主任韩长刚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开始更多地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就拿顾官屯镇来说,像王玉英这样的老人有5600余名,其中超过70%的老人子女外出打工,空巢的他们往往存在强烈的孤独感,渴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着眼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并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顾官屯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思路,开辟惠及老年群体的新路径。该镇与聊城市蒲心社工服务中心充分沟通,详细分析辖区内居民结构、党员人数、老年人情况、村文艺队伍等信息,同时对接各相关行业志愿者队伍17支,整合资源,创办了“幸福学府”农村老年大学。
“‘幸福学府’由专业人士督导运行,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志愿者为依托、社工人才为支撑,同步启动‘益老颐鑫、益老颐乐、益老颐福、益老颐志’四大板块农村敬老主题活动,不定期为老年人送去义剪、义诊、文化下乡、应急救援知识宣传等服务,并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能力评估。我们分类服务内容,精准服务对象,如今,开展的活动已覆盖了32个村。”聊城市蒲心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苏金生介绍,老年教育具备以课会友、学习技能、连接社会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陪伴的情感需求,而且能帮助其再次挖掘自身价值,为老年生活增添新活力。
截至目前,顾官屯镇探索出的老年人服务新模式成效初显,已建立农村老年大学2所,累计开展特色活动44期,服务老人1765人次,参与志愿者262人次。“接下来,我们将多元化创新乡村敬老服务模式,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惠及更多老年人。”说起未来的打算,韩长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