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聊城 端午粽子香

在聊城大学外语学院任教的Anna女士(右)与学生包粽子。■ 陈金路

■ 本报记者 陈金路

“太棒了,原来中国的粽子是这样包的。”6月2日,当一个个粽子从外国友人手里成形后,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当天,李在铁、李吉炅、成保炅3位韩国友人和来自澳大利亚的Anna女士一起来到古城区南门西侧的趣墅轰趴派对馆,参加“走读山东·你好聊城——‘外眼’看聊城”第七期(端午粽子香)活动,现场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包粽子。

上午8时许,趣墅轰趴派对馆的吕海燕等工作人员已经备好了糯米、红枣、苇叶等材料,等待外国友人的到来。9时许,4位外国友人在翻译的陪同下先后来到趣墅轰趴派对馆,并向在场的观众和工作人员互致“端午安康”。首先,吕海燕向外国友人们讲解了包粽子的步骤和基本技法。然后,4位外国友人拿起苇叶尝试包粽子。“先将苇叶卷成三角形,往里面放米,然后线从下面缠上来,这样就成了。”吕海燕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地教外国友人包粽子。每包完一个粽子,现场就传来一阵喝彩声。

成保炅边包粽子边说,她来聊城还不到1年时间,是第一次在聊城过端午节。韩国虽然也过端午节,但从不吃粽子,所以她还是第一次包粽子。尽管李在铁、李吉炅来聊城的时间长一点,但也是第一次包粽子。“包粽子太难了,太难了!”李吉炅感叹道。

当成保炅看到李在铁、李吉炅包的粽子形状有点瘪时,他们相视而笑。“原来就喜欢吃粽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包,今天现场体验了包粽子,感觉非常有意思。”成保炅说。

在操作台的北部,Anna女士在吕海燕的指导下,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包粽子。Anna告诉记者,她来聊城大学任教已经4年,平时就很喜欢做手工,去年端午节在学校学会了包扁平的三角形粽子,但不会包立体的多边形粽子。今天跟吕海燕学会了包多边形的粽子,还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趣。

随后,4位外国友人参观了新聊文化馆的各种雕塑,欣赏了各类美术作品。最后,他们高兴地将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带回去品尝,并不住地伸出大拇指以示对活动的赞赏。

Anna告诉记者,虽然聊城城市规模不是很大,但人情味十足,在这里有一种家的温暖。

“走读山东·你好聊城——‘外眼’看聊城”系列活动,通过记录在聊学习工作的外国人“赏美景”“品美食”的精彩历程,呈现第三方视角下的中外融通。

2022-06-0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6089.html 1 “外眼”看聊城 端午粽子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