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诸葛会”
■ 本报记者 赵宗锋
“走,耿书记,咱们去大棚里看看。”7月28日上午,省级专家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层行聊城专场活动启动仪式一结束,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齐辉就和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一起,走出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的大门,奔向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
田野里,蔬果虽已收获,但村民们并没有闲着,他们开着拖拉机旋耕土地,为下一步移苗做准备。耿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正在“休养生息”。
“我正在考虑如何让智能温室大棚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解决‘叫好不叫座’的问题,您来了,可要给我们出出主意。”耿遵珠说。
“智能温室大棚比较高端,有自身的优势,当然,运营成本也高。我们不妨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和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齐辉笑着说,如今耿店村“棚二代”返乡创业闻名全国,一方面要鼓励这些年轻人沉下身子到田间施展才能,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他们利用各种机会“走出去”开阔视野,与各类科研院所充分对接,向科技创新要产能,要效益。
走出大棚,两人又一头“扎”进了梨园。刚完成嫁接的山东酥梨,有望成为耿店村的又一经济增长点。齐辉和耿遵珠边走边聊,越聊话题越多。
当天,与齐辉一样,其他14名省级专家也深入我市基层一线传经送宝、解疑答惑。一场场“诸葛会”开在乡间田野,也开在工厂企业。
事实上,专家与基层积极对接,争取让更多先进的技术、项目、理念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我市近年来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的初衷。
7月27日下午召开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进一步提出,专家服务基地要遵从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和支持基层更好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