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纠纷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记扎根基层的调解员付茂生
■ 本报记者 沈欣欣
本报通讯员 侯昌明 刁丽杰
“矛盾纠纷犹如火,若不补救酿成祸。调解之要贵防范,消除隐患方和谐。如今进入新时代,世事多元矛盾多。‘枫桥经验’是样板,对标对表须真学……”8月2日上午,东阿县铜城街道芦庄村党支部会议室里热闹非凡,68岁的铜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二级人民调解员付茂生在演唱自己创作的《新时代矛盾纠纷调解歌》。
付茂生是铜城街道朱集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派出所和镇综治办工作,2014年从铜城街道社会综合治理岗位退休。工作期间,付茂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是个热心肠,普及法律知识、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是行家里手。
退休后,付茂生自愿担任铜城街道15个村的人民调解员,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不只是这15个村,铜城街道其他村有纠纷,也都请他去。”铜城街道司法所所长王立刚说。多年来,付茂生穿梭在各村庄,光自行车就换了五六辆,调解的民事纠纷多达上万件。
翟家和姜家是某村前后邻居,翟家的生活污水从家中通过街道流到姜家的屋后,长期积在姜家屋后的低洼处。由于房内地面下陷,姜家认为是翟家的生活污水在屋后积存所致,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村“两委”多次调解无果,姜家曾多次到街道办事处、县信访局反映情况,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了解基本情况后,付茂生深入该村,先后与村“两委”干部、街坊邻居、双方当事人座谈,通过调查、分析、研判,找到了产生纠纷的症结,拟出了调解方案,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普及了有关法律法规。在付茂生苦口婆心、入情入理地调解下,这对邻居最终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劈柴要顺纹,错纹累死人’,有的纠纷得深挖矛盾本质。要用群众能接受的方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付茂生深有感慨。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付茂生还及时学习民法典、劳动法、土地法以及人民调解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和调解专业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几十年了,要想调解好,必须有‘金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金头,就是不管简单事、棘手事,多难也得管,得有好脑子;铁嘴,纠纷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得说许多话,有铁齿铜牙才行;蛤蟆肚子,就是肚子里除了装很多法律知识、案例外,还得能装‘气’,老百姓情绪激动说难听的话时,你也得听着受着;飞毛腿,讲究‘快’,当事人打起来了你再去,就晚了。”多年来,付茂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调解经验。
“看到群众吵架,甚至想打架,经过我的调解,他们笑了,握手言和了,我就很开心。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我要一直干下去!”付茂生干劲十足。
人民调解员
■ 付茂生
人民调解员,重任担在肩。
职责与使命,牢记在心间。
爱岗又敬业,不怕苦和难。
工作在基层,“枫桥”作样板。
学习增本领,工作套路宽。
全力保稳定,旨在促发展。
走访查纠纷,防患于未然。
案情调查清,调处莫迟缓。
干戈化玉帛,握手弃前嫌。
遇到复杂事,悉心作研判。
来龙去脉明,坚决依法办。
快刀斩“乱麻”,切忌“持久战”。
法德理并用,耐心不厌烦。
诚心解“心结”,热心化冰炭。
“事”了再回访,避免再生变。
案结入档案,材料汇总全。
卷宗分类清,便于查阅览。
定期办讲座,普法搞宣传。
案例作教材,教育一大片。
学法氛围浓,法律成指南。
用来矫言行,凡事法当先。
事事依法办,防止路走偏。
乡村要振兴,我来做贡献。
大家齐努力,发展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