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以项目带动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奏响“三部曲” 激活内生动力
■ 大众日报记者 胡 磊 孙亚飞 薛良诚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聊城奏响强投资、扩需求、促消费的“三部曲”,为建设加速崛起、敢为人先、近悦远来、时尚宜居、安定和谐、昂扬向上的“六个新聊城”拉满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上半年,聊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突出项目为王
带动有效投资
7月29日,在聊城高新区的聊城化工产业园,省级重大项目——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64亿元,总占地面积255亩,亩均投资强度2500万元,主要建设6套年产20万吨双酚A生产装置及配套原料输送、产品储存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增加120万吨双酚A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
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落户的聊城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产品关联度强、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化工装备制造相结合的产业链。如今,聊城化工产业园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整合与利用区域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省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8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对标全省、全国一流标准,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项目投资、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体化、全周期’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加足马力。”聊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纪工委书记、监工委主任朱炜表示,聊城高新区坚持“项目立区”理念不动摇,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后盾。
扩内需稳增长,需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聊城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市域统筹机制,推动优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在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新上的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现场,10余名工程师正在调试智能化纸机生产线。
山东金蔡伦集团总经理陈萧告诉记者,金蔡伦纸业是集团的核心文化板块。2021年2月,山东金蔡伦集团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投资6亿元启动金蔡伦纸业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作为省级重点技改项目,该项目携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重点实验室对生产技术、产品性能、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升级改造,并共同研发了国际领先水平的3600纸机生产线。
“目前,该项目第一条3600纸机生产线已经完成调试。它比传统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30%,降低能耗20%。项目全部投产运营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1.8亿元。”陈萧说。
聊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从项目快、一切为了项目干,已推出“链长制”“服务专员”“干部助企远航”“金融管家”“企业家监督员”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跟进,专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审批帮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投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支持。
今年上半年,聊城新签约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21个,计划投资总额737.4亿元。298个实施类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0.3%,完成投资337.4亿元,超时间进度8.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2亿元,增长25.3%。此外,储备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85个,总投资2513亿元。今年,聊城还将实施137个省级重点项目、200个左右市级重点项目、300个左右县级重点项目,严格把关计划实施项目和储备项目,发挥专项债的撬动效用。
提升基础设施
夯实发展根基
近日,济郑高铁项目传来喜讯,项目继跨S333省道128m简支拱B1节段顺利浇筑后,聊城西制梁场圆满完成691榀箱梁预制任务,济郑高铁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是山东“四横六纵”高铁网的西部出省通道。济郑高铁山东段共设长清站、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四座站房,设计时速350公里,届时济南至郑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
济郑高铁也将是途经聊城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对构建聊城立体大交通体系、凸显聊城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济郑高铁山东段的主战场,我们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聊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福亮介绍,济郑高铁聊城段全长115.3公里,占山东段总里程的68%,概算总投资207亿元,力争今年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整体完工。高铁线路项目架梁施工力争年底全面完成“三电”及管线迁改、钻孔桩、承台、墩身等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建成通车。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极。济郑高铁聊城段已累计完成投资114.9亿元,占总投资的55.5%;聊泰公铁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0%;雄商高铁聊城段开工前各项属地工作已经完成;东阿至阳谷高速公路已完成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社稳、通航、可研报告的预评估等前置工作;聊城民用机场项目选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现处于预可研阶段。
8月5日,全面开工的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正在实施防汛道路修建、险工段防护加固、改建泵站和维修穿堤管涵等工程。
“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是列入《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聊城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清单工程,也是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预计2023年5月完工。”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景贤介绍,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高河道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改善河道两岸防汛及管护交通条件,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增加农田作物产量。
除了四通八达的陆域交通网络,聊城的河湖水系数量同样优势明显——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0多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9条。近年来,经过持续的河湖渠综合治理,聊城已基本形成集防洪、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五横六纵”骨干水网体系。
聊城市水利局局长贾相云介绍,聊城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以“五横六纵”为骨架,重点围绕主城区和三个市属开发区,谋划建设一批“河、湖、库、渠”连通、拦蓄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水体置换,实现互连互通、库河同蓄、五水统筹,构建集防洪排涝与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水系布局,进一步擦亮“江北水城”名片。
今年以来,聊城落实省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在加速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及现代水网体系的同时,启动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有序推进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加快华能高唐风电等21个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东昌府区100MW智慧光伏等20个项目;加快布局现代化电网,补齐城乡供电能力短板;完善优化油气管网,抓好市LNG应急调储项目建设,做好煤气油储备,强化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挖掘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活力
点燃夜经济,撬动消费回补,聊城正持续打造标志性夜经济消费场景,提升网红打卡消费品牌,引导个体工商户有序融入,激发夜经济持续向好。
在聊城开发区当代国际广场,一条由彩色集装箱错层搭建的小吃街点燃盛夏消费季。这个被称为“当街”的网红打卡地,给聊城市民带来时尚而潮流的消费体验。
“当街”项目是聊城开发区为加快地方特色街区建设、助推夜经济发展、刺激商贸恢复的一次尝试,对促进消费稳中提质起到有力拉动作用。
面对市民不同消费需求,聊城各县市区还策划推出了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券、不动产消费券等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活动,联合辖区内各大商超、门店、卖场等,为消费者送上最大优惠,真正实现了市民得利、商家赚钱、市场回暖、区域发展的共赢。
“我刚买了一台空调,用家电消费券直接抵现500元,挺合适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市民刘士春说。
“在市区两级消费券的推动下,百大三联家电城6月份的销售额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7%。”东昌府区副区长赵亚秋介绍,《东昌府区促进家电消费若干措施》实施以来,消费者在云闪付平台共领取消费券8031张,云闪付核销7558张,使用财政补贴170.31万元,用券销售3636.7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6260万元。
政策发力,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经济活力。今年6月,聊城发布《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稳住经济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若干意见》,涉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量提质等6方面的23项政策措施已陆续落地见效。“此次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8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能及时帮助企业、商户减负纾困。”聊城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锐说。
“7月19日,县财政和税务部门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了税收政策,提醒我们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我们及时办理了留抵退税,197.06万元税款两天就到账了。”冠县冠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部长韩书华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冠县强化财税协同,全面落实‘退、缓、减、免’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现金流,帮企业渡难关、提信心、促发展。”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贠庆臣介绍,冠县财政局会同税务部门组成政策宣传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了解留抵退税相关政策,并对全县留抵退税规模和构成情况进行摸底,统筹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做好库款资金统筹协调,确保退税资金及时退付。
点评
鲁西崛起 聊城可期
■ 大众日报评论员 齐淮东
“走在前、开新局”,是对山东发展的全局性定位、工作的全方位要求、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全过程引领,东部沿海自当率先垂范,西部地区也应不甘人后。
此次“走在前、开新局”行进式主题采访中,我们看到,地处鲁西的聊城市不仅有“走在前”的思想自觉,更有“开新局”的实际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主体商事登记“四级通办”,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土地服务专员制度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把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轴心”,坚定不移推进全领域、全流程创新,通过创新打开新局面、培育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围绕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轴承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实行“一链一策”,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建设加速崛起、敢为人先、近悦远来、时尚宜居、安定和谐、昂扬向上的“六个新聊城”,新一轮鲁西崛起成为聊城强音。
鲁西崛起,聊城责无旁贷。作为黄河入鲁的前哨,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聊城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而“十四五”是推动这一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实现“绿色崛起”,考验着聊城人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东部省份的西部地区,如何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在增光一域中为全局添彩,是新一轮鲁西崛起对聊城的时代之问。
鲁西崛起,聊城当仁不让。这里水美田丰,有着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的丰厚基础;这里拥有东阿阿胶、鲁西化工等行业龙头,也不乏博特轴承、乖宝宠物等“隐形冠军”,有着做大做强产业链的独特优势;这里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誉,是培育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廊带、运河文化经济廊带的重要节点。未来几年,济郑高铁、雄商高铁等将建成通车,构建起“高铁黄金大十字”。届时,聊城东融省会经济圈、西接中原经济区、北依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直通粤港澳将更为便捷……
鲁西崛起,天时、地利渐备,此时更需要敢闯敢干、奋勇争先的精气神,跟高的比、与强的赛,齐心走在前,勠力开新局。唯其如此,方得人和,聊城则未来可期。
(本版文章转自2022年8月10日《大众日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