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村官释放“大”能量
■ 本报记者 苑莘
“明年我就要离开姜屯村了,最近我打算捋一捋思路,赶赶进度,把该干的工作干完。”2021年12月30日,莘县俎店镇姜屯村县派第一书记马文文这样说,声音不大,却充满力量。
自2020年4月经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莘县俎店镇姜屯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位90后的小姑娘在姜屯村已经工作近两年时间。“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马文文说。
“群众最小的事,对我来说都是最大的事”
与身边的年轻干部不同,马文文大学期间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医学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高,所以大部分人也不会轻易放弃所学专业。
可这位戴着眼镜,本该穿上白大褂的文弱姑娘,偏就选择了服务基层,报考了选调生。此后,她走得最多的路是乡间的泥泞路,打交道最多的人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干得最多的是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将青春尽情挥洒在农村基层。
“群众最小的事,对我来说都是最大的事。”曾经有个农村高中毕业生,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求学。马文文一趟趟跑到该学生家中,做了十多天的思想工作,帮助一家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让这名学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
“服务群众更要抓好学习”
“目前我村杜仲试验田已经完成栽种,废旧坑塘也改造成了莲花池,现在正是收获的时节,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在基层工作了几年时间,马文文对农村的理解,从最初的懵懂,变为如今的了如指掌。
从象牙塔走出来,马文文对农村的很多工作知之甚少,但她从未气馁和胆怯,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为解决姜屯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她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有效做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在姜屯村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马文文走街串巷倾听群众呼声,多方考察选取适宜项目,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政策,想尽办法促进集体增收。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天还没亮便外出考察项目。
“服务群众更要抓好学习。”在学用结合理念的指导下,马文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坑塘经济,种植杜仲试验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型”“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型”等“新鲜词”出现在了姜屯村。
“基层历练是笔宝贵财富”
扎根基层,马文文收获了很多。姜屯村为她记下的“功劳簿”里,满满当当全是“干货”:
拆除残垣断壁2处,彻底清理“四大堆”,平整利用闲散宅基、村头荒地;
推动沟渠、坑塘清理再利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为村里争取15000米农田用线、16眼机井、700余米生产道路;
为村里建设村史馆;
……
“基层历练是笔宝贵财富。村内正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了。”马文文说,“来之前我希望在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后,实现帮姜屯摘掉后进村帽子的目标。现在只剩3个月的时间,我会继续努力,帮助姜屯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马文文说,离开姜屯村后她仍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用真诚的付出和不怕脏累的身影,冲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我的青春没有轰轰烈烈,但朴实、踏实,因为背后是我最热爱的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