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在聊城大地枝繁叶茂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7月25日,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文章《山东聊城:实施“习语‘聊’亮”凝心铸魂工程》,介绍我市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经验做法,受到全国关注。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一如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太多成就让人惊叹,有太多变化让人难忘。十年画卷如此多娇,比这些画卷更让人动容的,是党的创新理论在聊城大地枝繁叶茂。
理论学习“全天候”——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8月30日,聊城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王春雷打开《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一边在书上画重点,一边把重点语句记在笔记本上。于他而言,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工作需要,也成为生活习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推出“码上学”模式;组建180余人的列席旁听专家库,实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制度;纪委监察部门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政治监督内容,不定期列席旁听……为让必修课“课堂”出彩,我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新招频出、创意不断,以制度化措施确保学习成效,成为我市推进理论学习的一大特色。
各县市区的创新之举精彩纷呈:茌平区的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六有”标准,即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成果、有心得、有报道;冠县设立学习秘书和联络员,完善学习台账、档案管理制度;临清市组建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宣传专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下去、活起来。
“一说到十年的变化,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系列数据,与这些看得到的变化相比,用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是更具根本性的变化。聊城这些年的发展成就,归根结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王春雷说。
理论研究“接地气”——
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8月23日,城校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暨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会议召开,聊城市委、市政府与聊城大学将开展更紧密合作,着眼重大命题、重大论断、重大理论、重大战略,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等方面作出聊城探索。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工作立足一个“早”字。2019年起,在社科规划课题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去年7月,设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均在全省最早。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市迅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征集活动,评出优秀论文74篇,其中22篇优秀论文追加立项为年度专项课题,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理论研究,人才为本。我市以“羡林学者培育工程”为抓手,努力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骨干社科人才体系,“羡林学者+”人才体系逐渐形成。一年多来,该工程入选专家累计出版专著22部、论文150篇,承担项目108个、科普报告80余场次。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工程入选专家占聊城获奖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我市坚持知行合一,将学习和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四争”、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十二大攻坚行动、季度攻坚等一系列“硬核”举措,打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整套“组合拳”。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居全省第5位。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8%、18.4%、8.5%,居全省第7、第3、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居全省第5位。
理论宣讲“有三味”——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月12日,嘹亮的歌声从开发区李太屯社区传出,这不是在举办演唱会,而是聊城市“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巡回宣讲暨红色宣讲团正在宣讲。来自各行各业的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事例,把创新理论讲得有滋有味,把百姓故事、红色故事讲得有血有肉,让听众听得懂,乐意听,还想听。群众对身边的变化,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宣讲对口味、有鲜味、显土味,我们着重讲好聊城话、百姓话,讲好身边人、身边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可亲可感。”宣讲团成员、社区工作者李明政说。
宣讲是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的“路”和“桥”,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通过短平快的“微宣讲”、巡回式的“文艺讲”、拉家常的“互动讲”等形式,形成“会议室讲课+红色场馆体验+流动课堂宣讲+田间地头互动”的全链式宣讲。今年,市委讲师团推出《习语“聊”亮·响万家》“微宣讲”视频,临清市打造“学习有爱宣讲云课堂”,莘县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习语莘悟”宣讲,茌平区打造“码上宣讲”视频资源库,让“理论楼阁”变为“身边课堂”。
今年1至7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我市开展宣讲近9000场次,受众约65万人次,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客户端等中央媒体广泛报道。
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杨士武是一名拥有35年从业经历的“老宣讲”,十年来,他讲了多少场,已不记得,但他始终抱定一个想法,最好的宣讲永远是下一次。他知识积累得多,宣讲经验丰富,但从不敢懈怠,他要把每个“下一次”当成挑战,讲出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