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庆斋:党报乾坤大 心中日月长

迟庆斋讲述与《聊城日报》的故事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海波

“《聊城日报》1985年元旦复刊,到现在几十年了,这期间,我一直订阅着,从没间断过。《聊城日报》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1月4日,谈起与《聊城日报》的缘分,79岁高龄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迟庆斋颇为感慨。

得知记者要采访他,迟庆斋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把采访的内容工工整整地写在摘抄本上。上午9时,见到记者,迟庆斋分外热情,一进门就拉着记者的手,直到记者坐下。虽然我们是初次谋面,但记者从那股热情劲儿里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对党报的感情。

迟庆斋认为,《聊城日报》是扎根聊城大地的报纸,是为聊城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服务的报纸,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退休后的近20年里,迟庆斋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每天上午9时许,他都要下楼去报箱拿《聊城日报》。他说,《聊城日报》坚持党的办报方针,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树典型模范、反映新成就新经验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聊城日报》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论版、副刊版、文体版、摄影版都办了起来,还开设了很多新栏目,他从内心里愿意看《聊城日报》。

看报,只是迟庆斋与党报沟通的一种方式。虽然年近八旬,思维活跃的迟庆斋依旧笔耕不辍,每年的读报摘抄能有两三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他情难自抑,写了一篇评论《以史为镜说赶考》。因为自己不会操作电脑,他就让其他同志帮忙打字,反复修改后投到聊城日报社的邮箱。谈到写这篇评论的想法,迟庆斋说:“一百年来,我们党创造了辉煌成就,但绝不能滋生骄傲心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越要有赶考的心态。”

“《聊城日报》突出政治性、理论性、人民性、地方性,这非常好,我是越看越愿意看。到节假日报纸停刊时,看不到《聊城日报》,心里还怪别扭。”迟庆斋说。

2022-01-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799.html 1 迟庆斋:党报乾坤大 心中日月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