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打造“营在高新”环境品牌
本报讯 (记者 曹天伟) 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约20万元;在全市率先将“云导办”配置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政银企+部门”联动、“金融管家”入企辅导,上半年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到22亿元……9月2日,记者从高新区“营在高新”营商环境品牌暨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高新区强化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亲商安商理念,建设对企服务主动高效、对企政策精准有效、对企环境和畅舒适的营商新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在政务环境建设中,高新区把好三个“度”,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聚焦“集成度”,服务供给由单一转向链条。打造项目帮办区、项目帮办队,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服务;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联验即发证”、“打捆环评”、“签约即投产”等审批模式,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协同报装和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极简办”,跟进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250余次。聚焦“快捷度”,服务渠道由实体转型数字。围绕事前指导、事中事后审管联动等,打造“云评审”“云勘探”“云导办”等链条式“云”服务;推出“无感审批”,实现“一表申请、智能填报、结果秒批”。聚焦“便利度”,服务效能由能办升级好办。优化升级就近办、智能办、链条办、网上办、远程办、寄递办等“不见面审批”机制,打好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组合拳。
在市场监管方面,高新区实施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增彩工程。聚焦“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培育、保护、服务“全链条”。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发明专利108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3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件,是全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6.9倍,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累计16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