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副刊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白露

《“画说”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策划:聊城市文化馆 绘制:孙宝欣

露从今夜白


■ 杨金坤

清晨起来,发现露天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已经挂满一颗颗莹莹的露珠,圆圆的、润润的、亮亮的,轻轻一碰,便洒落一地晶莹。看到这晶莹剔透的露珠,脑海里蹦出两个字——白露。

想来,我们的祖先对这个节气命名时,想明确传达出一种意蕴和境界。白露,从唇边轻声唤出,便有了颜色,有了韵味,有了感受,有了认同。

秋始白露。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天不再炎热,夜也收缩了翅膀,就连雄鸡的鸣唱也如梦呓一般迷幻。晨起,花草叶上的露珠晶莹、玲珑、剔透。阳光很亮,明晃晃一大片,但不燥热,仔细分辨,竟见纹理,丝丝缕缕,照得行人心生暖意。静夜,深思静听,窗外秋虫呢哝,远远近近,弥漫着悠远迷离的意境。

白露含秋,那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诗意般的韵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这样描述:“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这样的场景,有着迟暮的温暖,像母亲脸上布满皱纹的笑容,盛开在黄昏里,不惊艳,却散发着内在的光芒。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候中,一候鸿雁来蔚为壮观。辽阔万里的天空,掠过一队长长的大雁,呢喃着飞向遥远的南方。迁徙的路程,从翱翔的翅尖轻轻滑过,留下一串思念的召唤。告别节令的一声声鸣叫,就像一枚枚透亮的银针,每一声熟悉的声音,都刺痛了亲情重逢的梦。随着“人”字型和“一”字型的雁阵变换,田野更加生动,大地更加丰满,天空更加澄澈,秋天更加明亮。

露从今夜白,天自此日凉。母亲在世时,每到白露,总是一再叮嘱我勿忘添衣。如今这絮叨声早已远去,唯有一颗颗露珠,滴落在心头,每一滴都是怀念。

金秋白露,喧闹已经远去,寂静翩然而至。

岁月,唯有走过才会懂得。

自然,唯有洞察才会敬畏。


草尖上的露珠


■ 王梅芳

家乡是鲁西平原上一个简单质朴的小村庄,胜在清新自然。老房子后面有一片菜园,既有绿油油的蔬菜,也有长在田埂边缘的花花草草。喜欢在园中跑跑跳跳的我脚面和裤脚总是被草叶上的露珠打湿,回家便免不了一顿含着怜爱的教训。现在想起来,这不就是与五柳先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差不多的“朝露沾我衣”啊!

说起露珠的形成,物理学上称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水珠”。飘逸洒脱的诗人们才不去理会这科学严谨的解释,他们更乐意将露珠当作那天界降下的精灵:“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长随圣泽堕尧天,濯遍幽兰叶叶鲜”,认为它是上天的恩泽。露珠本就玲珑剔透不似凡品,白乐天“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绝妙譬喻,也点出它的晶莹清澈之美,况露珠虽难以长久存在于阳光之下,却能以身润泽草木,所谓“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看似小小一颗水珠,汇聚起来却得以“益沧溟”,简直有些“济苍生”的意味了。

露珠似乎生来就要与美好相连,它总是诞生在夜色中,或是深夜,或是清晨,但都是静谧而神秘的。你看这“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脑海里便出现一幅画面:萧瑟的秋夜里,梧桐枝丫纵横,树叶多已飘零,明月挂在树梢,此时,露珠刚刚开始成型,在未落的斑驳秋叶上凝成一颗颗小小的珍珠。而杜工部写“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便是见到的朝露了:白露时节,秋已渐深,露珠凝结在柑子上,说明柑橘就要成熟了。一向沉郁的诗圣也难得不再忧郁,打马游园,看一派秋日丰收景象,想到甜美的柑橘,心情也愉悦了起来。看到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的说法,不由想起幼时草叶上打湿裤脚的晨露,寻思着它们也当是玄天坠落的小仙子,想和我亲近亲近,奈何我那时顽皮无知,只觉得湿漉漉的还带着寒气,不曾怜惜过它们,如今想来有些愧疚。

冰心在《繁星》中有一首写露珠的小诗:“露珠/宁可在深夜中和寒花作伴/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给她丝毫暖意”。其实这首诗我品了很久,却一直不敢说真正理解了,只是无端地觉得这其中有一点称许,还有一点惋惜。冰心笔下的露珠像是那高人隐士,宁可居于寒冷的黑夜,也不愿去迎合灿烂的阳光,颇有些含霜履雪的意味。但转念一想,黑夜才是适合它生存的环境,那万物向往的阳光却会让它烟消云散,这种“不容”,又何尝不是逃避呢。它毕竟是那样渺小而短暂,且因为只能存在于寒夜,唯有那寒花可作好友陪伴一二,无缘与白日里鲜妍明媚的山河草木相识相伴,又何尝不是难挨的孤独呢?

只是这世间的渺小又分许多种,露珠的渺小中隐藏着另一种博大。它落在草叶花瓣上,形成一个明澈的凸透镜,虽然身形娇小,却能容纳下整个太阳,采一颗露珠就能映出朝阳的华彩和整片天空的云霞。正如弓车老师在《两颗露珠》中所写:“它们看到彼此的时候/一个身体里拥抱着太阳/一个把彩霞扯下来要遮住自己的裸体。”这包揽万物的胸襟,便是它的宽广和博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天地之间,亦如露珠在山林草木间一般渺小,但我们可以选择如它一样,身虽一粟,心怀沧海。


秋风起 露华浓


■ 李育蒙

夜晚散步,阵阵微风吹来,突觉有些凉意,猛然间才发现“盛夏忽已暮,浅秋正渐浓”。时光不紧不慢,又到了一年中的白露时节。

白露,是大自然寒气增长的重要节点。这个时节开始,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拉大,表现出明显的物候现象。例如大雁开始往南飞,留守的鸟儿也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田间地头更是一片抢秋抢收的繁忙景象。

“白露身不露”,小时候我还不曾理解这些反映时令节气的农谚所蕴含的魅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离开故土之后,每每想到这些能将大自然的时节特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农谚,都被深深折服。寒生露凝,暑热随之结束,一些高海拔的地方甚至开始铺就朝霜,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浅浅的白纱。“白露”的名字就这样得来了,形象而有诗意。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因为这时节转凉,从小到大不管我在哪里,母亲都会提醒我要关注天气状况,及时增添衣服。岁月虽不饶人,但有些关心依旧抵得过岁月漫长,并且时光越往深处走越觉得珍贵。如果在家,母亲一定会递给我一件外套,穿好后会让我跟着她去菜园果园,去看满眼的丰收,品味生活的幸福。石榴、柑橘、鸭梨、小辣椒、秋茄子……每一种都演绎着岁月的味道。

“处暑萝卜白露菜”,丰收劳作的喜悦之后,母亲的厨房里也会合着时令,给我们准备好一桌“白露菜”,迎着季节总能吃出生活的清甜。

孩子虽然比较小,但总感觉对大自然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白露时节,带他回乡下,享受这岁月回馈的难得的仲秋时光。钻果园品百果,下稻田玩泥巴,爽朗的笑声里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他比我幸运,我有条件给他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我又何尝不是幸运,虽然那段日子相对清贫,但生活又何尝不是丰富,日子又何尝不是精彩呢?两代人的幸福童年,何尝不是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幸福写照。


渐知秋实美


■ 郑学富

农谚说:“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白露时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秋收阶段。农民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迎来了瓜果飘香、稻谷成熟的收获季节。著名作家峻青在《秋色赋》中写道:“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杜甫有《白露》诗曰:“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秋实的美景吸引人们接踵而至。此时,在辽阔的东北黑土地上,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所以农谚说:“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在广袤的西北、华北大平原,玉米、白薯等秋季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农谚说:“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山区里也是喜气洋洋,果园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各种果实已经成熟,面临采摘。农谚说:“白露节,枣红截”“白露枣儿两头红”“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白露到,摘花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这个时节真实的写照。

白露,是收获的时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这是说在贫瘠、墒情差的地块要抢在白露播种小麦,这时候播种相当于施了一遍农家肥。“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这些谚语说明了不同的地块,播种的时间也不同,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违背这个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如“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一些农谚还道出了白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如“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和华北的一些地区,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冬小麦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农谚“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则强调了白露期间天气晴朗,对晚秋作物的成熟有好处。而在我国西南部地区,白露时节却常常是细雨霏霏,阴雨绵绵。四川、贵州两省的一些地方更有“天无三日晴”之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西秋雨”。连续的阴雨天气,不利于玉米、红薯、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甚至造成大田里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并且不利于冬小麦的播种,不仅影响当年作物的收成,还将影响来年作物的产量。由于缺少光照,气温下降,影响晚稻抽穗扬花期的生长发育,空秕率增加;致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可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同时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可减轻次年春旱对各种农作物的威胁,故有农谚“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的说法。


秋之况味

(外一首)


■ 李欣

风起处

秋叶是最好的捍卫者

阳光细细软软

与高贵的金黄

编织丝绸的润泽

云在飞

一首小令挂在天边

投递素心给一汪蓝

大雁在白云上写诗


一对比翼鸟被桂花叫醒

此时小令里的爱情

悄然放进月亮里

盛放生命之暖


秋事


风应是秋的惊叹号

一路狂喜飞奔

碰响了葡萄苹果石榴还有鸟的翅膀

一只苹果落进怀中

树叶,花朵

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秋声睡在芦花深处

月亮

摇曳着刚柔并济

如一朵花在内心打开

窗前挂着月光的斗笠

等待夜归的爱人

2022-09-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162.html 1 白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