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付茂生 秦丹丹

“多亏法律顾问杨艳辉帮忙,我被拖欠了7年的工程款终于要了回来。家门口的法律顾问,真是咱的贴心人。”9月9日,东阿县铜城街道王庙子村村民王怀军说。

王怀军7年前承揽了一个小工程,工程款18万余元。工程完工后,对方只给了王怀军部分工程款,剩余的4万元一直没支付。王怀军多次与对方沟通,但对方总以没钱为由拖着不给。王怀军很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今年7月,适逢杨艳辉与人民调解员进村走访,王怀军便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欠钱不还?哪有这样的道理。咱走法律程序,起诉对方。”详细了解情况后,杨艳辉便帮王怀军写了诉状,将对方起诉至法院。最终,王怀军顺利讨回了被拖欠的工程款。

东阿县司法局铜城司法所立足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积极培养农村法律服务人员,大力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使法律顾问成为农村法律服务的主力军。法律顾问利用自身特长,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乡村文明“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助力乡村振兴。

“律师鹿闪闪为群众讲解防诈骗法律知识时结合具体案例,比我们更专业,群众容易接受,听得懂、记得牢。”耿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宾说,“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法律顾问进村入户走访,解答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解决了村内大量的常见纠纷,成了村干部的法律辅导员、群众的知心人,有效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群众有什么需要咨询的法律问题,通过微信可以随时找到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的服务更加便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铜城街道从事了近4年法律顾问工作的杨艳辉说。铜城街道建起了法律服务微信群,51个村(社区)的顾问可以随时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

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铜城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参与基层普法宣传活动71场,调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161件,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建议412件,开展法律援助21件,丰富了乡村群众的法律文化生活。

在铜城街道,像杨艳辉这样进村服务的法律顾问还有很多,这与铜城司法所的科学高效管理有密切关系。为使“一村(社区)一法律一顾问”工作取得成效,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铜城司法所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模式,对法律顾问建立了考核制度。考核平台通过实时定位、记录时长等方式,让“法律顾问每月进村服务不少于2次、服务时长不少于8小时”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随时可以了解法律顾问在村中的工作情况,村民也可以对法律顾问的服务打分,分数直接和补贴挂钩。”铜城司法所所长王立刚说。

2022-09-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385.html 1 “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