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海铁直运,让“出海口”来到“家门口”

——临清市书写港、产、城融合发展文章走笔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9月9日,临清市青港国际物流园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载着集装箱的货车来回穿梭,一个个大型集装箱正被机械臂“摆”上火车,它们将通过延伸的铁路线,到达青岛港,然后送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这个被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企业——马士基集团看重的陆港,正依托多式联运的稳定、安全、时效以及价格优势,吸引诸多外贸企业在此“出海”。“2014年,我们开通了临清到青岛的海铁联运班列。原来每周发3列,现在每周发7到10列,年运力达15万标箱。”临清市青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青说,在这里,聊城及周边河南、河北等省份的企业可以通过“临清号”货运班列,把货物直接运抵青岛港,进而通过港口航线进入全球市场。

2018年,临清开通山东首条马士基全程提单专列,实现了临清和世界任一港口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受益明显,专列一经开通,该企业便从公路运输全部转为铁路运输。“我们根据出口货物量跟马士基订购集装箱,在聊城属地报关后,满载货物的集装箱通过马士基全程提单专列运往青岛港,到达港口后直接装到马士基的货轮。我们平均每年有2400个集装箱的蜡染布通过海铁联运出口到非洲。”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是临清首屈一指的出口企业,该集团单证中心主管赵艳丽介绍,铁路运输一个集装箱的费用比公路运输费用节省近三分之一,一年下来能节省500多万元的运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临清市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一单制”,通过加快临清陆港和海关监管场站建设,积极培育跨冀鲁豫三省的货物集散基地,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和港航产业发展集群,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新业态运输体系,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海铁联运的低成本、高效率,也让临清陆港成为港口在内陆的货源“吸盘”。“像河南安彩集团的玻璃产品、河北晶澳太阳能板等外省产品也从临清内陆港出口到韩国、美国等地,挺进全球市场,最多时候一个月能运输五六百个集装箱。”李长青介绍,临清陆港作为山东港口最早规划建设的内陆港,先后开通了临清至青岛港、乌鲁木齐、广州、重庆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依托多式联运的稳定、安全、时效以及优惠的运费价格,吸引了诸多外贸企业到此“出海”,连续7年稳居省内班列运量首位,被评为山东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19年6月28日,鲁西北地区首列“齐鲁号”欧亚班列满载鲁西集团的化工产品,从临清驶往俄罗斯的彼尔姆。通过“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输,比海铁联运缩短12天。截至目前,欧亚班列已经顺利开行至俄罗斯、中亚五国9列,共计发送912个标准集装箱。

疫情期间,公路运输受到限制,铁路运输影响较小,每天对开一至两列,临清陆港也保障了临清及周边区域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正常进行。去年3月,青港国际物流园开通了临清至西安和烟台的班列,目前临清陆港有多条国内班列和一条中欧班列,为冀鲁豫内陆地区打开了通向世界各地的“出海口”。其中,纺织品、玉米深加工产品、木板材及卷钢占临清市出口额的九成左右,约占临清陆港出口量的20%。

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截至目前,临清班列年累计发列近1100列,完成集装箱量近16万标箱,位居青岛港管内班列第一位,为鲁西北、冀南、豫北地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打造了冀鲁豫交界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亮点。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必由之路。目前,临清市正加快推进山东港口鲁西国际陆港综合产业项目建设,聊城市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说:“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临清将以临清陆港为枢纽港,以冠县、东昌府、高唐等内陆港为卫星港,打造‘一核多点、互为补充’的鲁西国际陆港产业集群,把临清打造成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港航产业发展集群。争取到2025年底实现年产值20亿元,贡献地方贸易额5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努力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2022-09-15 ——临清市书写港、产、城融合发展文章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535.html 1 海铁直运,让“出海口”来到“家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