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元背后的诚信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大哥,您付错账了吧?总共是5.5元,您付了55元,来,我给您退回去!”9月14日上午,买完煎饼果子的杜新民转身刚要离开,就被店主喊了回去。
原来,杜新民买的煎饼果子价格是5.5元,但他在付款的时候,却一时马虎错付给店主55元。
“微信到账55元。”正在忙碌的张华欣听到语音提示愣了一下,马上就意识到肯定是顾客付错了账,“一个煎饼果子一般也就几元钱,50多元的到账,肯定是顾客付错了。”张华欣立即叫住了杜新民,并在微信上将其多付的49.5元钱退了回去。
“做人要诚实守信,做生意更是这样,不是自己的钱,咱一分都不能要!”张华欣说,自己在聊城二实小附近卖煎饼果子快10年了,虽然是小本买卖,但一直恪守着诚信经营的理念。
“我付账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拿了东西就走了,付完账也没意识到自己付错了钱。”杜新民说,这让他觉得很温暖,也颇为感慨,“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意识,这位店主的诚信行为,传递了正能量。如果人人都像张华欣这样诚信经营,社会将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