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文艺展演文旅博览会上放异彩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孙克锋) 聊城杂技、东昌古琴、东阿琵琶等在聊城展区相继亮相,临清京剧、金氏古筝等在临清展区登场演出,聊城两部优秀舞台剧先后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展演,并在“齐鲁云剧场”线上直播……连日来,聊城文艺展演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大放异彩,展现出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太惊险了,会不会掉下来?”9月16日下午,聊城展区热闹非凡,聊城市杂技团演员侯敬伟正在表演《顶花坛》,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同一个舞台,聊城市文化馆演员任乐媛和马头琴青年演奏家白云飞表演的二胡和马头琴合奏惊艳四座,悠扬的音乐声在展区内回荡,不少游客循声而来,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的演出瞬间。
四把古琴悬于聊城展区右侧,透露出浓浓古乐之风。许良一身唐装,俯身坐在一把古琴边,凝神静气,弹起古琴名曲《流水》,悠扬的音符流淌而出。许良是东昌府区郑家镇人,他的父亲许尚侠传承发扬古琴制作技艺,使这项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许良除了协助父亲斫琴,还开办公益课堂,为古琴爱好者传授乐理知识和弹奏技法。
聊城展区的左侧,东阿女孩司琪演绎了琵琶曲《十面埋伏》,节奏时缓时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的父亲司统兴是东阿县琵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天波府忠良将宫中久仰,闻是虚见是实名不虚扬,怪不得使花枪蛟龙一样……”9月15日下午4时,临清展区,随着悠扬的伴奏声,临清市京剧团业务团长陈红娟表演了《状元媒》柴郡主唱段。临清京剧艺术底蕴深厚,不仅有专业剧团,还有京剧协会、票友联谊会等京剧爱好者组织。临清市每年定期举办京剧票友大赛,曾举办首届全国京剧票友艺术节,获得“梅兰芳教育基地”“中国京剧之乡”等称号。
同样在临清展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氏古筝第五代传承人李克超现场表演了经典名曲《渔舟唱晚》。该曲流传极为广泛,是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熟悉的旋律一响,很多游客纷纷停下脚步。金氏古筝已有200多年历史,乐谱《敬修堂筝谱集成》早见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其中第三代传承人金灼南在1912年根据传统乐曲《双板》《流水激石》《三环套日》等改编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
文旅博览会期间,18部优秀舞台剧目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依次展演,“齐鲁云剧场”数字演艺服务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聊城有两部舞台剧入选,分别是《我们的指导员》和《心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