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 吾辈自强
——我市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9月18日北京时间10时整,响亮的警报声划破水城上空。
预先警报、空袭警报、灾情警报、解除警报,20分钟时间,4种音响信号顺序鸣响。
“今年是我市第23次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活动。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不仅可以强化全民忧患意识、警示社会公众居安思危、增强公众国防观念和人防认识、激发群众爱国自强意识,还可以让公众熟悉防空警报的信号规定,正确区分各种警报信号的意义,以便在空袭或灾情来临鸣放防空警报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有效防护和疏散,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市住房与建设事业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长征说,我市人防部门不断增强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的能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尤其是服务政府应急管理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我们加大了人防警报设施特别是电声警报建设力度,部分警报设施升级改造了文字转语音功能,并能够对各县(市、区)进行集中控制;同时积极推进基于电子屏的多媒体多功能警报建设和基于物联网的警报态势监控建设,提升人防警报系统功能。”李长征介绍,我市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防宣传教育,增加公共安全知识和在各类灾难事故中逃生、自救、互救的内容,并认真组织学生和民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