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 砥砺奋进再扬帆
——聊城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 夏旭光
“教育是民生之基,承载千万家庭希望。我们致力于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更多群众,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让孩子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抚今追昔,方知来路之多艰。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聚焦公平和质量两大核心任务,对标对表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抓大事、攻难点、保落实,用心用情办好各项教育民生实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提质增效。”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巍说,“我们将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安全底线,汇聚全社会合力推动教育体育发展,集中力量破解遇到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督导各县(市、区)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全面推动聊城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狠抓工作统筹。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抓党建与抓业务统筹起来,锤炼好的作风、培育好的生态。坚持“事必究于细”,坚持把各项要求、各种任务分解成具体工作、具体事项,抓细抓实。坚持问题导向,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从而精准施策。坚持树立系统观念,把握多重目标实现路径,统筹兼顾,一体推进,推进工作融合,提高工作效率。
狠抓教育提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速完成28所幼儿园新改建任务,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提升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在校生占比,实施幼师素质提升计划,设立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深入实施强镇筑基行动,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提高乡镇驻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开展强校扩优行动,推动城乡共同体建设,建成真正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缩小区域内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开展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培树10个学科基地,创建10所特色高中,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建设。与聊城大学共建聊城第一实验学校,将其打造为全市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改革高地。稳慎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坚定不移控制增量,坚持不懈优化存量、提升质量,完善政策措施,做好风险应对。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探索“双减”背景下强课提质科学路径的同时,持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严格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巩固“双减”成果。加快东昌学院转设进度,加快推进设置聊城工程职业学院和聊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狠抓学校安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扎实做好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校园消防安全、校园实验室安全、校车交通安全、学生心理健康、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等工作,严防校园欺凌和暴力、食品中毒、学生溺水等事件发生。按照“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两手结合”的纵深防御方法,强化学校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指挥体系和巡查检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狠抓体育供给。坚持普惠式与个性化结合,完善体育场地规划布局,抓好《聊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聊城市全民健身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补齐短板弱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开展“十四五”补短板行动,推进镇街“两个一”工程建设,督促各县(市、区)体育中心尽早安排好、建设好灯光篮球场,实现乡镇灯光篮球场全覆盖。制定和出台《聊城市室外健身器材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压实担子,对各类健身设施加强监管、维护维修和更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举办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大型龙舟赛,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探索发展线上体育,创新开展“云健身”、场景化健身等形式,推进体商融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提升体育设施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我市教育系统将继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下好优先发展“先手棋”,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