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全矩阵” 培育时代新人

■ 东阿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汝明

近年来,东阿县整合各方力量、各种资源,着力构建具有东阿特色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格局。

以“全员化”团队培养全环境立德树人“主力军”。2022年秋季新学期,东阿县11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学校讲思政课,受教育学生4000多人次。全县25名校长以不同形式走进课堂,为学生上思政课43节次,受教育学生5.2万人次。实施“班主任+导师”责任制。班主任在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成长困惑、青春迷茫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开展“战疫事迹进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东阿县还实施了校外资源专业指导制。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弥补学校在思政课教育方面的不足。聘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吕文强为全县“思政工作室”顾问,定期为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余人,为学生开展专业指导,与学生代表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班级”“避免网游成瘾”等进行面对面交流,给学生以更精准、更具亲和力的引导。

以“全时空”课堂畅通全环境立德树人“主动脉”。东阿县坚持把思政课打造成学校“第一课”,将思政教育纳入全部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县第三实验小学在讲每一章的导入时,先介绍一些数学文化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养成家国情怀。在物理教学中,姜楼中学利用物理学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在生物教学中,县第五中学组织学生在校园开垦荒地,种植瓜果蔬菜,建设劳动乐园,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活动内容,通过开展红色故事会、秧歌舞、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第二课堂。以数字化教学为载体,东阿县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组建了教育城域网,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红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先后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播放了《童心向党》《小地雷》等200余首红色童谣,传播了《东阿我的家乡》等一批既有深度、又接地气,既有思想性、又有观赏性的可视化教育资源。

拓展“社会实践”第三课堂。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东阿县不断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沿黄群众家走访,听老人讲述黄河过去的故事,探寻黄河岸边的老物件。邀请黄河大秧歌老艺人,指导学生排练自创的大秧歌表演节目,传承黄河文化。

围绕“黄河耕读文化”,东阿县姚寨镇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先后组织25所中小学生共3.4万人次分批到基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组织4所学校,开展“保护‘母亲河’演讲比赛”“我来清洁‘母亲河’”等系列实践活动12次,捡拾垃圾1500多公斤,有效地保护了黄河生态环境,将“黄河情”“家乡情”悄然植入孩子心底。

以“全方位”生态筑牢全环境立德树人“主阵地”。实施党史育人工程。东阿县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立足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史育人作用。东阿县大桥联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党史微故事100讲”栏目;实验中学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唱“主角”,选拔15名学生为“党史小先生”,通过学生为同学讲解党史故事,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发起“建党百年,少年强中国强”征文,共收到稿件2000余件。同时,各学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班会120节次、国旗下演讲112节次,制作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手抄报1200余份。

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近两年,东阿县遴选、公招思政教师15名,从幼儿园到高中,配备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的思政教师423名,组织全县约45位校(园)长开展思政课比赛活动,高位推动思政课建设。通过校、片、县“三级联动”活动,开展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约200节次,开展培训研修82场次、线上研修20场次、跟岗学习13次,参与教师4000多人次。近3年来,东阿县先后有5人获评“水城名师”,3人获评“水城名校长”,56人获评聊城市“教学能手”,62人获评聊城市“骨干教师”。

积极搭建家校合作育人桥梁,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为基本形式,整合家长、学校双方力量,畅通交流渠道,实现校内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东阿县部分小学启动了“书香家校一体化故事城堡”工程,通过“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共同制作一个读书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3项活动,带动“书香家庭”建设,引领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如今,这些学校共制作“故事城堡”3000多个,密切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2022-09-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779.html 1 构建“三全矩阵” 培育时代新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