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温度
——记蓬勃成长的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
■ 庞晖 张召彬 宋鑫鑫
东阿县位于泰山脚下、黄河之滨,是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之乡、中国梵呗音乐发祥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在这片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的祥和土地上,有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希望的幼苗在这里成长。
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茵遍地;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成长的摇篮。
这里,就是蓬勃成长中的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
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89年。“用六年影响一生,让童年奠基未来。”这是小学教育的至理名言,也是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文化知识重要,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格的养成更为重要,为此学校把“蒙正六年 根植一生”定为校训。
在“朝气蓬勃 同心同乐”的学校精神指引下,学校全体师生积极践行“蒙正六年 根植一生”的校训,努力打造“亲仁养善 明礼养习”的校风、“爱润童心 立己达人”的教风和“乐学乐思 美言美行”的学风,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仰圣文化,深植立德树人之根
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是孔子基金会命名的全国第二所孔子文化主题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已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仰圣文化。
仰圣,即尊仰圣人,向品德、学识高尚的人学习和看齐。“仰圣文化”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心中埋下一颗自律自强的种子,要求其始终心怀一把标尺,行善事、养大德、走正道。以此为根本,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未来发展的“十项管理”思路已初见成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确立了“文化高地 知识殿堂 人才摇篮”的发展愿景,“知书达理 全面发展的少年君子”的发展理念,“以爱为源 以细为要”的管理原则,“爱德爱才 人尽其能”的人才理念,“至爱润心 至精至微”的服务理念。
党建引领,铸就教师队伍之魂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键是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近年来,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增强政治引领力,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学校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把“打造‘学·研’共同体,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确立为“一校一品”党建品牌。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名师带徒,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2020年,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包括“名师工作坊”和“青年教师俱乐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旨在更好发挥名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依托名师自身优势,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合力达成最终目标——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名师工作坊以“研究的平台、引领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典范和益友”为宗旨,坚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组织示范课、专题讲座、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言献策。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名师和青年教师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启动“师带徒”结对活动,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发挥名师的帮扶能动性。他们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在名师的引领和带动下逐渐发展壮大。
学校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创造机会与省内外知名学校或相关市、县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与研讨,汲取经验,借鉴成功做法,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不断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和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确立了“123”发展模式,即一个中心:隔周教研为中心;两个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活页教案制度;三个保障:学科组长负责制保障落实、学情定期调研保障质量、督导检查反馈保障提高。以此为根本,学校鼓励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实现全面育人之道
新课程改革中,我国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课程研发中心,将国家课程做实、地方课程做活、校本课程做精。此举符合国家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是学校办学理念及品牌特色的展现,也是尊重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随着三级课程的逐步落实,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对于学校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学校立足地方,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出“感悟曹植”“感悟阿胶”“记忆东阿”“美德东阿”等校本课程,既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本土情怀。
学校以孔子六艺为依托,研究开发了以“礼、乐、书、塑、棋、技”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如“陶艺的制作”“根雕的制作”等。这些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另外,学校还把益智课程融入校本课程中。益智课程以校本教材《益智玩具》为依托,将现有的80种益智器具游戏作为载体,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让学生在思中做、做中思。益智课程为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探索精神。
德育教育,拓宽素质发展之路
德育教育塑造灵魂,是确保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系统工程。基于此,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地方文化,拓宽德育领域,扎实开展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教育特色。
学校以仰圣文化为基础,以国学经典诵读为重要抓手,将经典融入课堂,校园里学国学、读经典已蔚然成风。学校持续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文化支持,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师生在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中感悟升华。
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思政课和活动。结合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组织开展扫墓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艰苦朴素的作风,进而发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每年定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感恩重阳节”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和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落实“双减”政策,践行素质教育。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分享意识,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同心协力,再扬砥砺前行之帆
辛勤收获硕果,倾心孕育芬芳。因为奋力奔跑,所以荣誉接踵而至。
2022年3月,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少先队荣获聊城市五好基层关工委称号。同年6月,荣获聊城市优秀少先队大队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楹联教育基地”“山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研究基地”“全国基础外语教育优秀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参考》等杂志及国家、省、市多家媒体先后对学校特色办学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报道。
历经岁月的积淀,在东阿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笔耕不辍,薪火相传,铸就了今日的灿烂辉煌。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一所真正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团队带着一群有温度的教师,用心办有温度的教育,传递温度和热量,点燃学生的人生梦想和学习激情。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必然可期。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工必将众志成城,砥砺奋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干劲,继续努力谱写学校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