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荒地到葱葱林海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建设综合性生态保护基地走笔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在林下种植芍药,发展林下经济。 受访单位供图

■ 叶晨雯

深秋凉意渐浓,在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一排排毛白杨迎风挺立,扫却秋天的萧瑟气息,充满蓬勃生机。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位于鲁西平原黄河故道风沙区。建场前这里茅草丛生、沙丘林立,冬春季节狂风席卷大地、飞沙滚滚,生态条件非常恶劣。经过多年治理,昔日的黄河故道已成为郁郁葱葱的林海,不毛之地改造成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屏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冠县素有“毛白杨之乡”的美誉,1987年4月,冠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把毛白杨定为“县树”。

为进行飞絮扬尘治理和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依托国家科研课题和毛白杨基因资源,培育出“三毛杨”系列、“毅杨”系列以及“北林”系列新品种,获林木新品种权39件。其中,“三毛杨7号”“毅杨1号”等8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林木良种证书,目前已进行大规模推广。

毛白杨雄株具有不飞絮、寿命长、树干通直、树形美观、叶大荫浓、抗病抗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遮阳、滞尘、降噪等生态防护作用。雄株毛白杨优良品种是有效解决杨树飞絮污染问题的适宜替换品种,可广泛用于城乡绿化以及速生丰产林建设,具有很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毛白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始于1983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之悌带领全国毛白杨十省协作组,汇集来自全国的1047份优质树种资源,建立了毛白杨基因库,成为全国毛白杨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最多、品种最全、面积最大的毛白杨种质资源库,被誉为“毛白杨新品种的摇篮”。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于1982年被列为部省联建林木良种基地,2009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杨树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010年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建设了北方平原林木良种创新与示范基地。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总面积10880亩,现已建成公益林1712亩、防风固沙林4533亩、经济林2728亩、绿化苗木1907亩。近年来,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由防风固沙功能向生态、经济功能转变,共发展各类经济林2200亩。示范带动山农酥梨种植500余亩,种植苹果、樱桃、油桃、山楂等1000余亩,碳中和示范梨园400余亩。林场特色经济林从“局地发展”向“多点开花”转变,为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有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是科技兴林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载体。“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将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创新活化管理与经营机制。”9月20日,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场长申中文说,林场将充分发挥资源、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北京林业大学为技术支撑,以国家林木良种基地为依托,坚持科技创新、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科学利用,进一步建成集生态、科研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保护基地。

2022-09-21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苗圃)建设综合性生态保护基地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929.html 1 从沙荒地到葱葱林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