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推动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八个融合推进” 培育时代新人
■ 高杉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339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则,坚持全局性系统性观念,做到“八个融合推进”,深化和创新对广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与理论武装融合推进。在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同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丰富各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进一步发挥学校党校的作用,做好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有效推进“三进”工作。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推进。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配齐配强各支部班子,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切实解决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虚化、弱化、软化、泛化和流于形式的问题。
与师德师风建设融合推进。结合贯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倡议教师到宿舍去、到操场去、到学生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把学生当家人,和学生交朋友,给予学生“成”的力量,尊重学生“长”的过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
与大思政建设融合推进。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多渠道培养思政教师政治坚守力、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情感感召力、价值判断力,争当大先生,培育栋梁才。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完善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完善心理育人、资助育人机制,补齐体育、美育、劳育、法育短板弱项。
与争创全国文明校园融合推进。按照文明创建的标准要求,坚持创建文明校园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同步推进,驰而不息争创全国文明校园,营造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搞好校园文化环境艺术总体设计,标准化建设智慧校园、食安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
与阵地建设融合推进。加强课内课外、网上网下阵地建设,守好主阵地,建强主战场,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中之重。
与学生和社团管理融合推进。长期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加强防范、抵御宗教渗透和校园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宣传工作,开展“拒绝邪教”承诺活动,做好针对性预防管控。严格按照《高校社团管理办法》要求,落实社团注册登记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与各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融合推进。结合青春献礼二十大、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点工作任务,凭借着“选定了就一直爱”的职业坚守,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薪火相传,进一步激发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
(作者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找到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 王春雷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提出了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一系列创新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既传承和发扬了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又拓展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在这当中一个重大论断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画这个同心圆的目的,就是通过统战工作,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坚持正确政绩观,推动党的统战事业行稳致远。要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善于把方针政策的原则性和对策举措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底线,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
要增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重要的理论引领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努力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在敢担当上作表率,在善作为上动脑筋,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系聊城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以马克思主义熔铸党的红色基因
■ 曹钰芳
中国共产党能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并铸就丰富多彩的精神谱系,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开放性,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初步发育于遍布硝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接续发展于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长于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进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建党精神的内涵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根本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及精神谱系的真正发源地,没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也就无从谈起。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把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理想深深植根于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伟大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因此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出发,才能科学地、准确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不仅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展史。“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新时代,我们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理解和把握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开篇。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心无旁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的路径
■ 史晓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二个专题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首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论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认知,更是对新时代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追求。如何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结合聊城实践提出如下路径探讨。
搭建研究平台。实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普及工程”,为奋进新征程强化政治引领。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与普及宣讲,着力推出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设立社科规划项目、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开办理论研讨培训等形式,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并将这一工程与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对接,通过实施高层次研究,为推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研究搭建平台。实施“高层学术研讨交流创新工程”,争取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支持,创办高端讲坛论坛,提升地方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发挥山东社会科学院等高端智库作用,借助山东社会科学院临清运河研究院落户聊城之力,以平台共建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打通科研壁垒,畅通调研通道,着力推动包括运河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强与聊城大学合作,发挥“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研究基地”和“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作为“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支持其作为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分中心开展工作。依托山东社科院鲁西发展研究院、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等高端平台,以服务“国之大者”的气概,走特色研究之路,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学术研究成果。
实施人才工程。深化“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逐步建立以“羡林学者”为基础,以“羡林学者青年计划”“羡林学者名家计划”等为推进措施的“羡林学者+”社科骨干人才体系,造就一支市内业绩突出、省内国内有良好影响的“社科聊军”。落实人才补贴政策,激励提升入选学者的学术能力和水平。督促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支持他们牵头组建学术团队,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建设。严格实行考核管理,激励青年学者多出成果、快速提升,扩大人才工程的影响力。
加强系统研究。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城校合作机制作用,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等主题的重大委托课题,组织专家团队集中研究、联合攻关。实施“地方文化研究工程”,挖掘整理有重大价值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立项一批含金量高、特色突出的社科规划项目,传承聊城历史文脉,研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哲学内涵、人文精神、科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精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普及工程”,做好红色基因传承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开花结果。
〔本文为2022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聊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2050),作者系聊城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
孔繁森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堂的思考
■ 肖太国 胡少栋 范祎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339页)
孔繁森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孔繁森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们开设了地方红色资源选修课,其中孔繁森精神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更多一手资料和生动的故事案例;我们把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相关红色场地作为第二课堂教学基地,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讲付出,讲奉献,讲风格,做好党建工作,2021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初,被评为“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
尽管如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孔繁森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结合得不够,与孔繁森相关的案例故事运用得不够,思政课第二课堂与孔繁森精神结合还不够,等等。下一步,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资源整理和宣讲推广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相关工作。
第一,进一步重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工作。一方面,要把孔繁森精神更好地融入第一课堂。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与“孔繁森精神”相关的课程、适当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作报告,增强孔繁森精神课程的生动性。另一方面,要把孔繁森精神更好地融入实践课。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
第二,进一步挖掘整理孔繁森精神的相关案例。要大力弘扬孔繁森精神,用好用活孔繁森故事和文艺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把孔繁森精神的相关故事案例和文艺作品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以此来浸润学生心灵。
第三,进一步加大在校园内宣传孔繁森精神的力度和广度。要着力壮大孔繁森精神宣讲队伍,进一步提高宣讲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创新管理方式,调动宣讲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讲好孔繁森故事;要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聊城市举办的孔繁森精神研讨会,让他们深入理解孔繁森精神,参与相关活动;也可以和聊城市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合办相关活动,从而拓展弘扬路径、间接促进教育教学。
总之,高职思政课要积极讲好孔繁森精神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文是科研课题《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在职业院校的弘扬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0LZYR04),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着力点
■ 赵建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当前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但制度的执行力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关键是增强意识,前提是学习法规,重点在落实制度,落脚点在严格执行。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意识。一是强化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制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的制度建设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制度执行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善于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开展工作,只有学深悟透党内法规制度,明确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意识,才能提高执行力。二是强化党员干部敬畏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意识,把执行制度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做坚定的制度践行者,对党内法规制度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制度、恪守纪律规矩,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在制度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做到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健全学习制度,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能力。健全规范学习制度,是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基础与前提。学习党内法规制度,不仅要学条文规定,还要学制度的设计理念、精神实质;不仅要学单一法规制度,更要把握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是将党内法规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的内容,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的必修课。二是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主体责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三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遵规学规守规用规,切实发挥标杆表率作用。四是党员利用官方网站、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新媒体专门的制度发布平台,随时学习新修订或新制定的各项党内法规制度,涉密或有其他不宜公开理由的除外。
健全考评体系,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环节。一是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立为组织部门、纪检部门、机关工委的具体职责,在年度考核中赋予量化的高分值,并与巡视巡察工作融合。二是将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制定具体规范的考核评价细则和指标体系,提高考评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并与现有的党建考核、绩效考核、年度综合考核贯通起来。四是考评体系要凸显政治标准和党性要求,注重操作性和责任落实到人,形成科学完备的考评量化体系,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执行意识、履行执行责任、提高执行能力,切实促进管党治党效能提升。
加强问责监督,健全法规制度责任追究机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是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内容。一是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责任,对每部党内法规都应明确执行机构和具体责任,对执行党内法规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执行党内法规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二是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协助同级党委开展监督,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党员个人实行责任追究。三是严肃查处执行党内法规制度中的打折扣、搞变通或者选择性执行等问题,及时纠正党内法规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四是由权威机构定期发布党内法规执行不力的典型案例,有效规范各执行主体的行为,增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本文系2022年度“法治聊城建设理论与实践”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