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民间艺术 发扬传统文化
——聊城市民间艺术展暨“民间工艺 美丽乡村”交流培训活动见闻
■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金路
9月24日,聊城市民间艺术展暨“民间工艺 美丽乡村”交流培训活动在聊城水上古城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举行,50余位民间艺术家亮出艺术范,秀出拿手绝活,争相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幅幅长卷 秀出技艺
“为了参加此次民间艺术展,我设计了‘喜迎党的二十大’木版年画、‘大运河抗日印记’红色系列作品长卷。”在雕版印刷术展台前,中国民协会员王传成介绍。记者注意到,王传成的“大运河抗日印记”整体为蓝色调,既有“血战台儿庄”,还有“铁道游击队”,也有“水上杀敌图”,整幅长卷体现了大运河上的抗日图景,让人耳目一新。
在永兴堂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春奎的展台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船·启航”图。更为亮眼的是,郭春奎刻制的《木版年画说党史》9.66米长卷,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等在长卷上淋漓呈现,让人看后不禁热血沸腾。
在冠县剪纸展台前,当民间艺术传承人刘俊华将18米剪纸长卷“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展开时,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刘俊华说,制作这件作品她用了几个月时间,一刀一剪中融进了民族情结,目的是呈现56个民族大团结的生动景象,以此来献礼党的二十大。
精湛技艺 纷纷体验
在民间艺术展现场,不仅长卷技艺震撼人心,刻瓷、面塑、葫芦雕刻、毛笔制作、陶器制作等民间技艺同样亮眼。在莘县木雕艺人刘宪峰的展台前,众多英模人物的木雕栩栩如生。刘宪峰说,此次带来的作品有“诗词篇”“历程篇”“英模篇”等,目的是让人们记住这些英模人物,以此献礼党的二十大。
在茌平剪纸展台前,“永远跟党走”“乡村振兴”等作品让人赞不绝口。在邓氏剪纸展台前,民间技艺传承人邓淑梅正在指导前来体验民间技艺的孩子们制作剪纸作品。在东昌葫芦雕刻展台前,民间技艺传承人王树峰向孩子们讲解葫芦雕刻的技法。前来体验民间技艺的度假区实验小学学生赵俊瑄说,她和很多同学来这里体验了剪纸、捏面人、雕刻葫芦、印制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她最喜欢的是剪纸,通过剪纸不但学到了一些传统技法,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耐心。
乡村振兴 展示成果
在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台前,东昌编织、魏氏柳编、东昌古锦等手工技艺争奇斗艳。来自东昌府区广平镇三高村的手工编织艺人李玉兰说,今天她带来参展的主要有鞋子、帽子、坐垫、玩偶、挂件等10余种产品。近年来,李玉兰一针一线将这些产品呈现得姿态各异,让她走上了致富的新路子。
在魏氏柳编展台前,来自繁森新村的樊振英说,她去年开始学柳编,现在可以编织摇钱树、汽车、摩托车等工艺品。村里不少年轻妇女和她一样,通过学习柳编实现了脱贫致富。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梁平介绍,此次聊城市民间艺术展暨“民间工艺 美丽乡村”交流培训活动由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聊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两年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培训农村留守妇女上百人,使她们学会了魏氏柳编、中国结编织、葫芦雕刻等技能,让她们有了脱贫致富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