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结硕果 同心同德奏凯歌
——冠县清华园学校高质量发展纪实
■ 夏旭光 崔星
“冠县清华园学校是冠县县委、县政府201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现有教职员工440人,教学班级91个,在校学生4000余名。学校今年初中毕业生550人,被高中录取548人。”冠县清华园学校校长孟众介绍,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立“人文人本、成长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师生结伴成长,共享成功快乐”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江苏的课改成果和山东的课改经验相结合,坚持品牌学校发展战略,打造“四主·五环生态本色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经过8年的办学历程,学校获得全国足球特色试点学校、国学经典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先进示范学校、山东省清洁厨房、山东省示范食堂、新闻工作先进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强国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少儿频道优秀节目选送基地等称号。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内部活力,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跨越发展。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实常规管理,清华园学校以教学管理质量为中心,扎扎实实抓教学,踏踏实实求进步,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助推学校教育质量大提升。
备是为教。备课是教师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过程。精心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作业,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清华园学校严格要求教师确保备课质量,规范备课环节,体现教案实用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由“教中学”改为“学中教”,做到“以学定教”,改变学生“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
“培辅”不仅是教学行为,更是敬业精神。给先进的加餐、给后进的督促,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集体培辅和个别培辅相结合,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使疑问和错误及时得到解决。
作业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作业既能深化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还能通过作业来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学校要求,各科作业除了量要适度外,更注重质的提升,强调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梯度性,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
学校坚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位教师把好课堂教学关,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多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形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注重提优补差工作,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制定帮扶计划,针对学生的“短板”精准指导。
实施“名师”工程
促进专业发展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双目标、双收益。
学校与“青蓝工程”结伴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坚持帮带之前有协议,帮带过程有记录,帮带结束有总结,帮带效果有考核、有奖励。
校本培训注重实效。该校与江苏名师举办为期两周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活动;常态化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限时备课及听评课,名师示范课、新教师过关课;线上观看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作业改革论坛专题培训、语文教师笔顺笔画书写竞赛,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平台。
专家引领促进发展。学校先后组织70多名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进行沙龙分享活动;先后6次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学习活动;组织了教研组长论坛比赛及沙龙活动。将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划、足迹、感悟等全部归入档案,主办展示活动,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课题研究立足实践。学校高度重视课研工作,推动了广大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上一学年成功立项两项市级课题:《一核三维:初中民办学校“双减·增效”一体化实践研究》,开发“左图右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答题辩题的能力;《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错题集建立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提出要注重错题本的运用与积累,以三种颜色书写错题,并根据学生情况跟踪管理。
以活动为载体
立德树人促成长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规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德育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常规教育活动。中小学政教处先后组织了以“梦想”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组织了“节水、节电、节粮、节暖”四节主题教育活动;分班组织了“关爱同学、珍爱生命、不恃强凌弱”主题班会;组织教学楼“防空防灾”疏散演练;组织学生网上“学宪法 讲宪法”“禁毒知识”答题活动;组织教师节“感恩”活动;组织了“预防溜冰溺水”“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绘画比赛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思政老师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中小学政教处先后组织了家长空间培训观摩学习活动,家长空间得到县教育体育局的表彰,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组织了全体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组织了线上安全培训和阶段成长汇报会,加强了家校沟通;组织了“五星班级”评比活动。
重视体育与健康,做好“一日三操”,每一学期都举办“体育节”、运动会。
团队工作与时俱进。围绕“智慧团建”工作,共青团组织了“一学一做”活动;组织“不忘初心跟党走”征文活动;开展“青春绿色同行·共创森林城市”主题活动;完成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
宿舍管理坚持“一无、两有、五条线”模式。“一无”即卫生间、楼道、寝室“无异味”;“两有”即有夜间巡视值班,给学生盖被子,有学生健康状况交接记录表;“五条线”是指寝室内务整理“被子、鞋子、面盆、毛巾、牙具”摆放成线。值班生活老师们秉承“服务育人”的宗旨,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行为、关爱学生成长,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社团活动课程化
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学校遵循科学、人本、发展的育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先后开设了“学科与智力、品德与习惯、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造、艺术与欣赏”五大类共计70余门各具特色的校本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当中开阔视野,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
京剧社团京剧作品《绣红旗》获得市优秀节目,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京剧作品《一颗红亮的心》参加了山东少儿春晚录制;活力四射的舞蹈社团,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葫芦丝社团、古筝社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悠悠余音绕,殷殷满校园;激情澎拜的体育社团,足球队员团结合作,篮球队员你争我夺,乒乓球队员敏锐快捷,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见证了孩子们飞扬的个性、快乐的童年;手工社团是一个融艺术与手工制作为一体的团体,秉承“让自己手指会说话”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创作、展示个性、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评价策略科学易操作,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助力了学生全面成长,在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各年度社团工作验收中,屡次荣获一等奖。
三尺讲台方寸地,一举一动见内功,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久。
站在新的起点,冠县清华园学校将继续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立足教学,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研相长,以崭新的面貌,扬帆起航!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