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老“三农”与新“三农”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2019年,茌平撤县设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县,茌平正乘着这股东风向农业强区迈进。

3年时间,茌平工业连年跃升,农业也不甘落后。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阔画卷在茌平大地徐徐展开。

喜迎党的二十大,“三农”发展谱新篇。9月底,记者走进茌平,感受老“三农”的变迁与新“三农”的崛起,感受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独特魅力,寻找茌平乡村振兴的“密钥”。

农业如何发展——

老产业孕育新业态

黄秋葵坐上飞机去“比美”

如今,茌平区肖家庄镇的菜农、果农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先接单、后种菜,种植品类和规模跟着市场走,渠道和价格都有保障。

订单化种植得益于山东枣乡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2020年起,作为果蔬大镇的肖家庄镇试水预制菜产业,以农产品深加工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9月30日,在原材料分拣车间,55岁的朱楼村菜农张兰英正在为黄秋葵削把去杂。上午采摘,下午生产,一天两份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张兰英脸上乐开了花:“如今呀,咱的钱袋子鼓囊囊的。”“实行订单化种植,在保障企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又避免了菜贱伤农,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达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枣乡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洪涛说。

生产线上一派繁忙。速冻黄秋葵需要再经人工复检、金属探测、X射线机照射等质检程序,合格产品才会被打包装箱,坐上飞机,远赴四方。

为何质检如此严格?孙洪涛说:“产品质量是市场的敲门砖,我们50%的预制品出口到美国、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会受到市场青睐。”

贾寨镇耿店新村的蔬菜大棚、冯官屯镇薛店新村的瓜果采摘、乐平铺镇赵牛河新村的网红仙人掌等,都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如同肖家庄镇的预制品产业一样,成为茌平区农业发展新业态的一员,犹如聚在一起的点点萤光,在黄土地上托起希望。

农村怎样建设——

老村庄呈现新面貌

昔日“空心村”今变“聚宝盆”

沿茌杜路向东走2公里,一条绿树红花映衬的柏油马路映入眼帘,由北向南直通“聊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振兴街道宋庄村。

宋庄村因两张“名片”而尽人皆知:一张是“空心村”,一张是“聚宝盆”。

“两张‘名片’的背后是两段乡村发展的故事。”宋庄村党支部书记宋祥利介绍,因靠近城区,村内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在城区安家落户,这就造成了宋庄村内荒坑汇污流,荒宅杂草生。“远看像个村,进村不是村。”提起往昔,宋祥利一阵苦笑。

“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宋庄华丽转身。2019年,“美丽宋庄”规划方案正式实施:户户通、坑塘整治、一宅变四园、亮化美化等项目接连落地。宋庄的“气质颜值”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了双提升,村民纷纷回乡发展。

今天的宋庄,不仅面子美,里子也厚实。返乡的村民搞起了研学游、采摘园、手工作坊、家庭菜园等。振兴街道二级主任科员路智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宋庄的实践让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得到发展,城里人的乡情乡愁有了寄托,农村人的收益也有所增长。”

宋庄村的改变在茌平区并不是个例。胡屯镇马沙窝村,多位村民无偿拿出自家空闲地建起了小公园,并栽种了中药材,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信发街道周庄村则利用闲置空院建成集村史馆、摄影馆、传统农具展示馆于一体的“三馆一院”文化体验馆……今年上半年,茌平区共发动人工1.8万余人次,出动机械1800余台次,整治提升国省道、县乡村道1750公里,治理坑塘1738个,沟渠796条,清理垃圾1.6万吨,整治残垣断壁200余处,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何去何从——

老农人有了新思维

高科技种田高产又高效

旧时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不易,盼着子女好好读书,走出农村,脱离农耕。如今,胡屯镇美东农机合作社周美东、周滨父子俩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我不仅承包了200多亩地,还为全镇近1万亩土地提供了托管服务。”周美东说,从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承包土地、成立合作社搞托管服务,是2018年那场乡村实用人才培训班改变了他,让他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父亲影响下,周滨大学毕业后做起了“新农人”,专心搞农机。在合作社机房,各种型号的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旋耕机、复合种植机、无人机等达70多台(套)。周滨说,规模化种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规模化的前提便是实现机械化。

周美东、周滨父子的改变折射出茌平区农民生存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向。除了这对“农机父子”,茌平区的广袤田野还活跃着“果蔬达人”张华清、“西葫芦大王”王登华、“鸵鸟叔叔”程相兰等优秀乡土人士,他们或在政策的帮扶下,或在产业的带动下,或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成为发家致富的“能人”,为乡村振兴事业添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茌平区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引擎。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茌平区就累计培训退伍军人、高素质农民、下岗工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等9400余人次,储备了一批优秀乡土人才。茌平区将着力在农村基层人才“引、育、储、用、管”上下功夫,全链条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2-10-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9605.html 1 老“三农”与新“三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