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 争当“六个新聊城”建设排头兵
——中共临清市委“聊城这十年·临清”主题新闻发布会摘录
在“聊城这十年·临清”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稿
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临清市委书记 刘培国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同大家在这里见面,介绍新时代这十年临清发展的非凡历程。多年来,各位媒体记者用笔触描述临清故事,用镜头展示临清形象,为临清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临清市委、临清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临清干部群众勇毅前行、奋发有为的十年,更是临清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轨道的十年。
十年寒暑,春华秋实。十年来,临清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聊城市委工作要求,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总结临清十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这十年,临清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综合实力加快跃升。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9亿元,十年年均增长7.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年均增长7.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2家,保持聊城首位。十年来,我们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增幅居聊城首位。今天的临清,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这十年,临清动能转换强势突破,发展后劲澎湃强劲。我们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发生标志性转变,三次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13:40.6:46.4调整为2021年的12.8:36.4:50.8。制造业发展提档升级,轴承、家具、电机等产业走出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轴承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1.7%,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35家、10家。创新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从零增加到47家,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2家、增加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2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6.3%,获批聊城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十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99个,完成投资1287亿元,轴承智造小镇、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优质项目竣工投产。今天的临清,主导产业提质扩容,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向着智造强市、创新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进。
这十年,临清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农业农村、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12项,职业教育、车管服务、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经验走在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市场主体达到8.3万家,十年翻了两番。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大唐集团、海亮集团等一批大型央企、知名民企落户临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550家,进出口总额十年增长81%,累计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在鲁西地区率先开通“齐鲁号”中欧班列,临清内陆港年集装箱发运量突破14万标箱,连续7年位居全省内陆港首位。今天的临清,抢抓新机遇、融入新格局、开辟新赛道,加快成为改革新高地、开放新前沿。
这十年,临清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千年古县加速蝶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9.15%提高到55.83%。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济津河公园、文体公园建成投用,宛园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会通河临清段、临清钞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城南、城北水库建成蓄水,东吕、德上高速建成通车,雄商高铁临清东站获批建设,德上高速连接线即将开工。今天的临清,既重塑城市形象“面子”,又补齐功能品质“里子”,千年古县正在加速向现代化城市蝶变。
这十年,临清“三农”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我们举全市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亿公斤以上,到2023年将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瓜菜菌产量达到82万吨,十年翻了三番,规模化养殖比重由2012年的36.2%上升到2021年的72%。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连续举办2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淘宝镇、淘宝村稳居聊城首位,入选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尚店镇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今天的临清,“五大振兴”协同发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十年,临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水青山底色更亮。我们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环保、优生态,高质量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能耗煤耗大幅下降,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国控断面稳定达标,2015年以来PM_2.5、PM_10浓度累计改善59.8%、53.4%,优良天数增加91天、达到236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正在成为常态。统筹生态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美丽示范河湖3条(段)。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四水四定”,推进“五水共治”,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工程,入选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今天的临清,生态环境之变,处处可见、人人可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这十年,临清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群众的腰包更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12年的1.56倍、1.93倍,城乡收入倍差由2.24缩小至1.81。群众的生活更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每年实施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80%左右。群众的心情更舒畅,创新建立“为民办实事”系统集成解决群众诉求闭环机制,以“争当历史问题终结者”的勇气,全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纵深推进“平安临清”“法治临清”建设,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一排底线”。今天的临清,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变为现实。
这十年,临清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建立“1+N+3”靶向监督、“两个干部库”、“党员夜会”等创新机制,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建强战斗堡垒,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化拓展,城市基层党组织全域提升。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干部清正、政商亲清、社会清和、生态清朗。注重广泛凝聚合力,充分调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推动事业发展。今天的临清,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执行力明显提升,人心思上、争先进位的氛围越来越浓。
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临清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最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山东省委、聊城市委的坚强领导,是历届临清市委接续奋斗、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十年丰硕成果、十年深厚积淀,为临清迈向新的目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争当“六个新聊城”建设排头兵,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大力实施三年攻坚十大行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更大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大众日报社聊城分社记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请问临清将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鲁西崛起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立足新时代新阶段,面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大运河国家战略两大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机遇,我们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启动实施了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
实施制造业提质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我们牢固树立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制定了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坚持“喜新不厌旧”,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转型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推动本地骨干企业提质扩能。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入链”发展,扩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坚持“引外不忘内”,通过双招双引“补链”“延链”,通过数字赋能、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推动现有企业凤凰涅槃。
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近年来,临清内陆港快速发展,连续7年位居山东省内陆港多式联运货运量第一位。我们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合作,把鲁西内陆港打造成了国际陆港。下一步,我们将以港促产、以产带城,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把临清打造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实施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临清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定位,实施片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七项重点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园林城市”“海绵城市”。
实施文旅兴市暨古城保护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我们科学推进古城保护利用,高质量做好业态培育,打造重要节点和样板街区;实施一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3A以上景区、提升一批文旅要素、组织一批文旅活动,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实施城区老旧企业盘活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我们聚焦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积极稳妥推进老旧企业实现“腾笼换鸟”,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实施城区交通治堵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标本兼治,大力推行数字治堵,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停车平台,高效处理“人、车、路、灯”之间的关系。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我们统筹做好“拆绿改管”,坚决消除“脏乱违堵”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美丽庭院建设水平。
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全力推进德上高速连接线、新漳卫河大桥、1000公里“四好农村路”等项目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实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做优做强7条特色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能。
实施“四减四增”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将绿色低碳作为发展方向,加快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临清是如何利用历史、文旅产业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下一步有哪些思路和措施?
中共临清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雷启军:临清因京杭运河漕运发达而繁荣500余年,是京杭运河上唯一具有元代、明代运河的城市,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去年以来,临清把“文旅兴市”纳入全市“4+1”五项重点工作,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推动古城升级、深挖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抓好古城保护开发。我们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中洲古城保护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重点打造4个核心片区,将其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商宜游的运河古城。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我们按照“无处不精致、无处不文化”的思路,策划了运河古城类、特色文化类、乡村振兴类等三大主题文化旅游项目33个,搭建“一城两带八区”全域旅游架构,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健全旅游配套要素。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为全域旅游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配套要素。下一步,我们将策划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布局一批旅游服务网点,建设一批主题酒店、乡村民宿,发展一批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打造京剧文化一条街、京剧主题公园,推动旅游景点“串珠成链”。
临清市融媒中心记者:请问,临清市在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雷启军:临清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保持在80%左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促进就业增收,努力为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坚持就业优先,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7.88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年前的20072元、8950元增加到现在的31338元、17345元。
聚焦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努力为群众带来美美的幸福感。2012年以来,全市教育投入累计达86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1所,新增学位3.2万个。十年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累计支出59亿元。
聚焦织密社会保障网,努力为群众带来稳稳的安全感。我们持续推进社会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十年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12次,城市、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较2012年增长171.8%、332%。
聚焦美化城乡环境,努力为群众带来深深的自豪感。我们加快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3亿元修建市政道路52条、桥梁6座,新改建城市道路83.5公里,铺设雨污分流管网235.2公里。城区居住环境不断提升,顺利完成46个片区征迁,1.7万余户群众喜迁新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镇村环境更加整洁宜居。
聊城日报社记者:请问临清如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何激发党员干部队伍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刘培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清市委扛稳抓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临清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开展“头雁领航”“群雁齐舞”“雏雁奋飞”“归雁兴农”工程,贯通运用提级述职、党员夜会、“四项制度”,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行政村占比98.9%。
全面加强干部管理。坚持用好市镇村“三级党校”,创新建立“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和“不担当不作为”两个干部库,倡树“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
全面加强执纪监督。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创新建立“1+N+3”靶向监督机制,推动工作精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