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开发区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中共聊城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聊城这十年·开发区”主题新闻发布会摘录
在“聊城这十年·开发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稿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贾鹏柱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非常高兴与各位记者朋友见面,共同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黄河奔涌,经年不息;时代大潮,浩荡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开发区自我突破、跨越赶超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拼搏奋斗,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稳中求进中奋发有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民生福祉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开发区十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十年来,我们坚持砥砺前行、埋头苦干,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作为聊城市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攻坚克难,锐意改革,谱写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13年,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经济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回顾这十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3.5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1.76亿元,实现翻番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增长3倍、1.8倍。社会消费品总额达142.47亿元,是2012年的4.4倍,占全市比重的15.5%。2021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排名第116位,较上年前进76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十年来,我们坚持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紧紧锚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势头更强。回顾这十年,我们致力于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大项目引领大调整、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聚集形成了金属精深加工、生物食品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其中,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总规模突破300亿元;重点培育的乖宝宠物集团,即将正式登陆深交所。回顾这十年,我们致力于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育苗扶壮”梯度培育计划,制造业技改投入累计突破80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聚焦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院士3人、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14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29家,培育省级各类创新型企业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家,科技创新正引领开发区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十年来,我们坚持聚力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突出抓实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成功打造企业开办“4012”、企业迁移便利化通办互认、“水城帮办+”等服务品牌,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开办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始终处于第一梯队。截至目前,全区企业主体数量达23064家,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562.5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10倍、12倍。精简办事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改革。工建全链条审批时限压减60%以上,中泰表业、北科新材料等项目“十证齐发”,刷新了全省“拿地即开工”新纪录。深化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对接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韩国希杰集团、荷兰帝斯曼等世界知名企业成功落户,近5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8个,实际使用外资2.03亿美元。其中,韩国希杰集团在我区实现“十连投”,累计投资超5.1亿美元。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重大机遇,设立区级外贸专项资金,着力扩大外贸规模,1—5月份RCEP成员国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约609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04%。
十年来,我们坚持用心用情、务实重干,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年来,新建、改造中小学18所,新增学位13095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面改薄和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工程。医养水平显著提升。高标准改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域构建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2019年,投资4500万元顺利完成开发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十助一树两维护”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辖区老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成果丰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840户、167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农村新型社区5个,“村村通”“户户通”、清洁取暖改造、农村改厕等工程实现全覆盖,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33个,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
十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布局、破旧立新,城市面貌品质实现新提升。坚持以建设“创新创业新高地,宜商宜居新城区”为统领,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全力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现代化新城区,精心打造人民群众美好家园。基础设施加速改善。启动“三桥两路”、东外环路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5公里,消除断头路31条,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全面增强。中华路跨徒骇河大桥成为市民打卡网红地。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一体推进主城区和物流园区城市建设,持续拓展北部城区发展空间,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至35.2平方公里。居住环境日益优化。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十年来,累计建成棚改社区13个,惠及群众7万余人。新建公厕40个,城市公园、口袋公园11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星光会展中心、当代国际中心、红星美凯龙、国际金融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商业最密集、最繁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十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绘就新画卷。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2016年以来,压减煤炭消费16万吨,金源新能源风电核心装备项目、博远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项目、华润电力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低碳”“零碳”项目相继落地,绿色正成为开发区最亮丽的发展底色。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十年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33.3%,PM_2.5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1天、优良率由33.7%提升到66.2%,城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防控成效明显,获批“中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现在,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触目所及皆是“绿水青山”。
十年来,我们坚持刀刃向内、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建设呈现新气象。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扎实开展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引领全区上下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全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作风能力提升活动,进一步树牢“办实事、办管用的事”理念,全区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维稳安保、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突出抓好组织建设。2019年以来,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U40优选”村级后备干部工程,基层组织堡垒作用更加凸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年来,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近4倍,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0%。突出抓好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高学历人员比例上升至66.4%,较2012年提高了20.1个百分点。坚持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注重急难险重一线选人用人,今年抽调102名年轻精干干部担任“网格第一书记”和攻坚小队,到一线摔打锻炼、服务群众、破解难题,塑造了“有事就找网格书记”的便民品牌。突出抓好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三不腐”重要方略,全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回顾十年历程,开发区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聚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宜商宜居新城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开发区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市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请问,聊城开发区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贾鹏柱:202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特别是《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指明了方向。我们积极抢抓战略叠加机遇,聚焦制造业主战场,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促提升,奋力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是规划先行,打造产业升级先行区。开发区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结合产业实际,全力推进“122工程”,“一个提升”,即推进钢管产业转型升级。以钢管产业入选市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引导金属深加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做好产业整合,延长下游链条,全力打造全国优质管材基地。“两个建设”,即建设碳中和产业园和高端智造产业园。碳中和产业园将以现有的大功率发电项目和氢燃料金属双极板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低碳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高端智造产业园,主要整合提升现有高端装备、钢管管材企业,提高集约化、智能化、高端化程度。“两个培育”,即培育以乖宝宠物小镇为主的宠物食品上下游产业,打造宠物产业发展集群;培育以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扶持中通集团发展新能源装备车辆,鲁西集团发展新能源LNG、CNG储装运输装备等。力争到202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突破110家,营业收入达310亿元。
二是科技引领,激活制造业强区“动力源”。开发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一方面,突出技改投资拉动。我们实施了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出台了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汇通集团、中正钢管、新泺机械等技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敬业集团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开工落地。截至目前,全区储备重点技改项目30个,15个项目列为省、市重点。11个项目入选2022年第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名单,数量为全市最多。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58.1%。我们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着力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全区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
三是招大引强,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条。近年来,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倍增的主要抓手,聚焦制造业产业优势,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以来,全区共签约过5亿元大项目9个,过10亿元项目5个。同时,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大力开展“种源式”招商,吸引配套企业“回流式”投资,将外资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列入“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外资项目推进,鼓励存量企业扩产增资。今年1—9月份,全区线上共集中签约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额99.78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力争全年新增外贸企业100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
大众日报社聊城分社记者: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请问,开发区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鹏:开发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创新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全链条”推进机制。2022年,开发区筛选确定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40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9亿元,包含产业类项目43个,民生类项目13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针对重点项目,我们建立了专班帮包机制,成立了6大产业专班,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涉及的多个部门,全部纳入到产业专班中,全链条跟踪保障服务,全面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55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已开工55个,开工率达到100%,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1%。
二是优化项目发展“软环境”。我们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着力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精准化配置用地指标,确保土地资源要素保障精准有力。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推进“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将拿地前的“等地期”变为项目推进“加速期”,为项目开工节约用时6个月以上。创新立项环评“分开办”、环评手续“打捆办”、施工许可“分段办”,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
聊城日报社记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请问开发区在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鹏:近年来,开发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是实施民生工程,打造幸福家园。近年来,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实施民生工程,补齐民生短板。在安居工程方面,我们对28个村庄进行了拆迁改造,实施了久和社区、大胡社区、李太屯社区等13个大型城市安置区项目建设,累计建设规模达375万平方米,房屋2.8万套,近7万名群众乔迁新居;在教育事业方面,我们高标准建设了开发区实验学校、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全力支持东昌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聊城三中开发区校区落地。同时,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薄改”“数字化校园”等工程,一体推进城乡26所学校办学条件“优质化”;在医疗卫生方面,全力推进开发区人民医院建设,海吉亚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在养老服务方面,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创新开展“五维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累计服务辖区老人10.9万人次。
二是干部一线练兵,解百姓生活难题。聚焦“如何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如何选优配强优秀年轻干部”“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等热点问题,今年开发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派102名机关干部,到11个城市社区160个网格,担任“网格第一书记”和攻坚小队队员。选派工作开展以来,“网格第一书记”及攻坚小队队员累计走访约5.47万户,涉及党员群众约14.64万人,收集意见建议2299件,有效化解急难愁盼问题168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