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科创之城 产业新城 和美高新”
——中共聊城市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聊城这十年·高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摘录
在“聊城这十年·高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稿
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崔宪奎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聊城高新区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谨代表聊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各位记者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高新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聊城高新区应运而生、分设管理、扬帆开启创新创业新征程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接续奋斗、守正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座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正在加速崛起。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取得重要成果。可以说,过来的十年是高新区发展质效大幅提高的十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十年,也是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的十年。
十年来,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锚定“三争一创”目标,坚持“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战略,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跃升。生产总值从33.98亿元增至139.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5亿元增至21.15亿元,增长了6倍;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4.9亿元增长到492.4亿元,增长了5.6倍;进出口额增至58亿元,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56%;使用外资增至3653.6万美元,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84%,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着力突出创新引领,科创之城焕新向荣。我们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8家,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6%;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137家,居全市首位。打响“金月季”人才招引品牌,构建“引育留用”服务新模式,加快高新人才集团实体化运营,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位居全市前列。科创平台实现新突破,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启迪之星相继建成,聊城·大学科技园正在加快建设,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5家,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创新服务生态链更加完善。
十年来,动能转换持续发力,产业发展塑成优势。我们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强化信息技术数字赋能,经济发展步入转型蝶变快车道。近三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平均增长14%,“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76.7%,保持全市第一。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填空式”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模式,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招引落地了贞元车轮、光明园迪、阿华制药等优质企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新一代信息技术“3+1”主导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辖区内骨干企业鲁西集团2020年加入中化集团,并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成为中化集团重点建设的四大基地之一,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的压舱石。
十年来,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城市核心功能区由3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增长了5.7倍;区域干道网络由12公里提升到70公里,增长了4.8倍;城中村改造惠及9300余户居民,城镇化率从35.9%提高到63.8%;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近2000亩的城市绿肺——九州洼月季公园,建成海绵城市20平方公里、“口袋公园”16个,城市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十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倡树“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力求服务更高效、政策更精准、环境更舒适,努力让本地企业有自豪感、外地企业有归属感,全力打造“营在高新”服务品牌。十年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9万户,数量增长了13.5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十年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和美高新画卷徐展。我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把“三高一低”项目拒之门外,助力鲁西集团创成“绿色化工园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58.2%,PM_2.5浓度改善67.2%,PM_10浓度改善65%,优良天数增加2.8倍、达到262天,三条市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今年1—9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位,获市级生态补偿资金1040万元。
十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大幅增进。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24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2.5倍,许营镇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持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金融风险、信访维稳、意识形态等“一排底线”,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十年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我们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大改进,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化“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拼抢争先”的干事环境。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干部队伍更清廉、政治生态更清朗。
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投入“六个新聊城”建设,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理念,锚定全市争前列、全省争进位、单项争第一,加快创成国家级高新区“三争一创”的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前三季度全区GDP完成107.8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12亿元,同口径增长18.4%;税收收入(县级)完成14.54亿元,同口径增长15.6%;新增进出口额65.7亿元,增长25.6%。
十年磨一剑,砥砺再前行。我们发展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更高、更新、更强、更优目标,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全力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聊城日报社记者: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主窗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宪奎:我们聚焦聚力“高”“新”“优”三要素,用心打造“营在高新”品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户,短短十年时间增长了13.5倍。
一是立足于“高”,政务服务高效便捷。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加快流程再造,推动“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一链办”“一次办”迭代升级,目前,全区依申请事项830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全程网办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云勘探”“测验登合一”等5项做法取得省级改革创新经验。持续强化“4012”品牌效应,构建“你来点餐,我来审批”服务模式,全力推进歇业帮扶、“代位注销”“一业一证”“证照分离”“双全双百”等改革,平均办理效率提升70%,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
二是致力于“新”,科创活力充分激发。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企68家,新申报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已入库137家,数量全市最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3.7%,均居全市首位;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3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件,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着眼于“优”,作风建设持续改善。管委会带头打造“诚信单位”“信用单位”,对19个产业园区开展营商环境“回头看”,及时兑现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等,不断拓宽“好差评”评价渠道。截至目前,共收到评价13752条,满意率达100%。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级窗口服务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对审批、住建等部门承担的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以高质量监督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聊城广播电视台记者:当前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争分夺秒、真抓实干,高新区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主战场,在推动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聊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炜:高新区坚持“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发展战略,围绕“三争一创”目标定位,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聚焦工作统筹,强化督导考核。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抓好责任细化分解和督促落实,并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目前74个实施类项目开工进度达到100%。实施“红蓝榜”项目督导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督导组,对项目全流程定期进行亮牌督导和挂牌督办,发现问题即时限期整改。
第二,聚焦项目落地,强化要素保障。开展“一企一策”定制服务,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联验即发证”等审批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探索实施“签约即投产”审批模式,对拟租赁厂区厂房的项目,将立项、节能等环节提前至项目研讨会后、签订合同前,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为项目入驻园区节省30—60天投产时间。
第三,聚焦项目建设,强化投产见效。创建1区+18园区联动帮代办机制,建立“项目服务专区”“项目专员服务队”,打造7个园区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坚持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定期开展项目现场观摩、调研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项目调研近200次,发现解决各类问题近120个。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新区提出了打造“和美高新”的理念,在该理念指导下,高新区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上,有哪些好的举措?
朱炜: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努力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一,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品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111”创城攻坚行动,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新建城市主次干道70公里、雨污配套管网21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4.1公里、桥梁6座,新安装高标准节能路灯4200盏,新增道路绿化及提升改造城市绿地近350万平方米,新增景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综合性生态智慧公园16个,建成AAA级九州洼月季公园。持续完善优化教育体系,新建4所小学、1所中学、5所幼儿园,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学位8000余个。
第二,全力以赴加快乡村振兴。以“政府投资+群众动手”的方式,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累计完成县乡村路网提档升级210公里、户户通路面硬化106万平方米,建设村镇客运招呼站点83座,危房改造870户,实施农村“厕所革命”17266户。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三级干部联系脱贫户制度,2022年度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4160元,增速20.42%。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同比增长293.7%,居全市第一位。
第三,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开展扬尘治理提升行动,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2.5万户,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今年1-9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2,列全市第1名,优良天数为187天,累计获得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900万元,优良率为68.5%,近5年累计增幅达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