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绽芳华 起航风正劲
——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秋十月,放眼高新区,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火热开工。蓬勃的发展势头正如美丽秋光,向人们展示着无限生机。
时间是奋斗历程的记录者。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主窗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近年来,高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发展战略,勇毅笃行、攻坚突破,加快构建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绘就出一幅壮丽秀美的发展画卷。
奋斗是时间价值的赋予者。围绕建设“六个新聊城”,今年以来,高新区锚定“三争一创”工作目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预计前三季度全区GDP完成107.8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12亿元,增长18.4%;税收收入(县级)完成14.54亿元,增长15.6%;新增进出口额65.7亿元,增长25.58%。
舒展今日雄壮画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10月8日上午,在山东易斯特工程工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十台机床正开足马力运行,工人们忙着把加工好的盾构机刀具刀圈放到货架上。盾构机刀具组装完成后,将发往中铁十四局、中铁隧道局、中建八局、中水七局等“中字号”企业。
易斯特的外硬内弹刀圈,冲击功从原来每平方厘米60焦耳,提升到每平方厘米120焦耳,性能提升了一倍。硬度更高、韧性更强,让盾构机刀具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深受国内各大工程基建企业欢迎。而正是一个个像易斯特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引领着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
项目是发展的支撑、转型的依托。高新区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立区”发展战略,以优质高效投入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今年,共谋划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86个,计划总投资5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2个。今年1—6月份,1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列全市第二,完成年度计划投资比例列全市第三。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高新区紧紧围绕“3+1”产业体系,坚持项目对接、拓展市场、对外宣传,多措并举抓好以商招商、人才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等“N种模式”,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实施一批的招商格局。今年以来,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线上招商推介会、视频签约等活动10余次,赴深圳、东莞、洛阳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6次,新签约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69.7亿元,新开工项目31个。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高新区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扎实开展“221”制造业项目招引行动。今年以来,共谋划制造业项目35个,新签约过亿元制造业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39.06亿元。围绕全区“3+1”主导产业,以现有重点产业为基础,以“强链、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重新梳理产业链图谱,明晰产业招商路径,为精准招商找准方向。今年以来,新签约产业链过亿元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47.34亿元。
科技创新做精做深
聊城市四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一家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开发企业,于今年2月入驻启迪之星(聊城)孵化基地。受疫情影响,企业业务量急剧下降。孵化基地在了解情况后,将企业需求提交到孵化基地“足迹”系统,利用启迪之星的全球孵化网络为企业进行资源匹配和项目对接。目前,已经帮助企业找到来自新疆、重庆、河南的一批客户资源,让企业重现生机。
在高新区,从启迪之星获益的企业远不止四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这家孵化基地入驻高新区两年来,已累计签约企业87家,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多个领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展创业品牌活动110多场。
创新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兴区”战略,从平台、资金等各方面为企业开展创新创造提供强力支撑。如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孵化机构建设,重点培育一批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推进聊城·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争创省级大学科技园。用好省委、省政府“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政策红利,深化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一批“产学研用”平台。在资金扶持方面,针对初创型企业的启动资金需求,高新区组织国有平台公司专门成立了科创基金,对四大主导产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联合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科技型项目。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新区众多企业的创新热情丝毫未减。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激光清洗设备,拥有远高于市面同等功率激光设备的清洗效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行业。
企业能够专注于创新创业,与高新区的支持密不可分。该区定期组织培训,从研发投入、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配备,到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专业辅导。在人才需求方面,搭建好校企对接桥梁。2021年至今,分两批选聘聊城大学33名高层次人才,到辖区29家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发展环境向好向上
从项目建设,到“双招双引”,再到营商环境优化,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为民的本色、决胜的斗志。
“您好,您的业务已经办理完结,请对我们的服务进行评价。”9月19日,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主动邀请办理业务的市民张欣悦对其服务进行评价,张欣悦高兴地按下了“非常满意”按钮。
“好差评”制度,是高新区创新“特色服务”、优化政务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区在区政务服务大厅、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面上线“好差评”系统,为窗口工作人员配置评价器,每人搭配专属二维码,方便群众进行评价。通过实施“好差评”制度,让群众更加主动地监督政务服务,也让办事人员更加及时地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今年以来,高新区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系统共接收评价13752条,好评率达100%。
围绕营造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共公布实施“零跑腿”事项826项、“一次办好”事项826项,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组建“红”“蓝”“绿”三支专业化帮办代办队,常态化服务基层、园区、项目3400余次,群众和企业满意率100%。
围绕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高新区倡树“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理念,管委会带头打造“诚信单位”“信用单位”,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推动服务往细处走、实处走,让企业在高新区实现更大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家制度,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让本地企业有自豪感、外地客商有归属感,真正打造“近悦远来”“营在高新”营商环境。
围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10件民生实事实施进度,找短板、查不足,督进度、求实效,确保全部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做好产业、就业、创业“三篇文章”,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稳定、网络舆情安全、金融安全等“一排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本刊策划:曹天伟 梁明泼 周长才
本刊组稿:曹天伟 岳耀军 梁明泼
本刊照片:江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