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昂首迈进
——高新区抓发展惠民生工作纪实
群众幸福是最大的民生。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
金秋十月,行走在高新区大地,最令人动容的,是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近年来,高新区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在高新区,全省首家抗疫应急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防疫物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区顺应全市疫情防控大局需要,打造全省首家抗疫应急产业园。产业园总占地面积409亩,总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占地174亩,总投资约6亿元,建筑面积为17.8万平方米,主要为方舱医院及医疗器械生产,目前已入驻方舱医院、核酸检测车研发生产项目,计划入驻企业为CT方舱二期及方格医疗推车。
产业园还引进山东方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济南兴牧医用品有限公司、上药仓储物流中心等优质企业,为方舱医院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第一时间组织辖区多家企业,迅速打响了一场医疗物资保障攻坚战,短时间内形成了涵盖信息大数据、医疗防护、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防疫物资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防疫物资包括熔喷布、口罩机、核酸采样车、新冠药物的药用辅料等多种产品,为抗击疫情贡献了高新区产业力量。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孩子出门就能上小学,而且学校的设施、环境都很好,作为家长也放心了。”10月10日一早,家住高新区九州街道先锋安置区的赵爽把孩子送到深圳路小学门口后,顺路到附近餐馆吃了早餐。谈起周边的教育资源,赵爽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教育条件的改善,为高新区众多居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切切实实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而这,只是高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近年来,高新区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事业方面,注重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公平,支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和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实施学前三期行动计划,全国“家校社共育与家长学校专业化建设”双实践区建设现场会在高新区成功举行;在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完善医疗基地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鲁西老年护养院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在养老服务方面,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供给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健全和完善……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一件件“民生礼包”真正送到了群众心坎里,美了生活、暖了人心。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10月9日上午8时许,在济聊一级路南侧的高新区蕴秀公园,市民张宪栋正和老伴一起散步。“原来这里是绿地,后来经过改造,新修了小路,增加了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现在我和老伴每天都来锻炼。”张宪栋高兴地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设施,正让高新区居民体验到“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微幸福”。针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高新区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街角公园、路边公园等口袋公园,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宽敞、无障碍、全天候的健身锻炼和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高新区聚焦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路网畅通工程,打造“八纵六横一环”城市道路网,52个农村公路候车站点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2000余亩的九州洼月季公园,填补了聊城市花卉主题公园的空白,九州洼月季公园片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城市品质提升试点。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高新区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全民素养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坚持创城洗城相结合,把居住小区、主次干道和建筑工地作为创城重点测评点位,通过推进小区清洗常态化、主次干道深层次保洁、工地智慧化施工,下足“绣花”功夫,引导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提升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坚持“走街”督导与“解剖”检查相结合,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坚持下沉“走街”,研究解决一般问题1200余项、重点难点问题300余项,整改率96.7%;区创城办联合区督导巡查组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开展全方位解剖,坚持“一点一策”,为537个测评点位建立问题台账,定期组织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推进问题“动态清零”,切实改善了居民居住生活环境。
党建筑基夯实战斗堡垒
无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高新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作风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高新区建立定期“体检”机制,落实评星定级,持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质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在各领域选树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带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先锋社区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好“双报到”制度,补足补齐城市党建工作短板。健全完善“区管镇抓、抓镇促村”的工作机制,深化“第一书记”工作,加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构建起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整体推进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格局。同时,全面实施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发挥各类帮扶资金撬动作用,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高新区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让好干部脱颖而出、大有作为。常态化对党员干部进行“充电”“打气”,开展“点菜单”式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树立起“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