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3版:非凡十年·精彩聊城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o

挺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聊城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聊城极景门窗生产线

中通客车生产车间

茌平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中通客车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系统进行检查

聊城市“制造业强市—政策解读+实践应用”巡回培训临清专场

2022年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行业专场活动在临清举办

全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暨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会议举行

■ 曹天伟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金秋的聊城大地,跳动着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这是一组提神聚气的数字: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6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32个工业大类中20个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7.8%、18.5%、13.4%、16%……

笔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奋斗姿态,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全市制造业能级大提升、产业生态更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强劲,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向上、活力涌动的发展态势。


聚力   主动作为攻克发展难题


最近,开发区山东中正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助企远航服务专员刘杰,正忙着帮助企业准备技改奖补资金申报材料。“进驻到企业后,了解到企业新上了生产线设备技术改造提升项目,可以争取技改奖补资金。正好我有这方面的经验,能帮上忙。”刘杰告诉笔者,等今年技改奖补资金申报政策发布后,她会马上组织企业开始申报工作。

如今,有难题找服务专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从今年6月起,我市启动实施干部助企远航行动,为200家“远航”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服务专员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一对一”帮扶企业发展,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

干部助企远航行动,是我市精准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之一。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分类分层次开展企业家培训,突出抓好民营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培养,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活动92期,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开展了“专精特新”管理提升、单项冠军申报、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发展,共举办培训会23场、政策解读33期、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60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3人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建立“1+1+N”银企对接模式,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组织线上线下对接会8场,服务企业300余家,融资额近50亿元。发挥“应急转贷”平台作用,为300家企业成功对接转贷资金33.2亿元,帮助企业节约成本4亿元。

针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对工业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工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强化“四预”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调度通报、问题收集、跟踪帮扶的闭环推进机制,建立重点企业用电量“周监测”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锻“链”  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9月27日上午,位于高唐县的纷美包装(山东)有限公司厂房内,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公司无菌包产能可达40亿包,产品将从这里销往雀巢、可口可乐、蒙牛、伊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作为我市造纸印刷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之一,该公司是全市造纸印刷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聚焦20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抽调专业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20个产业链各由一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成立产业链工作办公室,设置4个工作组、12个工作推进组、7个要素保障组,形成“1+4+12+7”工作架构。建立总链长“问链”、链长“巡链”工作制度,各“链长”开展“巡链”21次,指导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共培育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7个,省特色产业集群5个,数量列全省第2。同时,深挖产业技改潜力,先后举办“一县一策”“一园一策”技改要素对接省级现场会7场,55个项目列入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今年1—8月份,全市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553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5.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名。精品钢薄板和钢管、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新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市级10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10家,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在位于开发区的山东鲁晟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十台数控机床调试完毕,等待发往俄罗斯、土耳其。作为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公司在生产高端智能装备的同时,还获得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及8项实用新型专利,掌握多项行业尖端产品的核心技术。

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聊城大地展露头角。我市大力实施“育苗扶壮”行动,梯次培育优质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0家,新增数量是去年的3倍;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3家,新增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入围省工信厅向上推荐争创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入围数量组内并列第1。举办了全省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省“工业设计进百企(聊城站)活动等16场省级以上现场会,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8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质量标杆6家,2个创新成果获评第七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上云  数字经济赋能发展


9月25日,在山东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辅助系统准确地把原材料投放到每一个生产工位。过去,轴承生产受人为因素影响,即使同一批次的产品检测参数也不尽相同。该公司通过开展数字化改造,将影响生产的人为因素影响压缩到最低。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

如今,数字化正为聊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我市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齐头并进,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今年实现企业上云924家、设备上云8587台,企业上云总量突破1.3万家;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家;建成省级数字经济园区5家;聊城市入选省首批DCMM贯标试点市,茌平区入选试点区,33家企业入选试点企业。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我市通过推进行业数字赋能,加快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步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不断涌现。在临清市潘庄镇轴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朗澈轴承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的数字化生产线近期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了35%。而通过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以聊云数据湖、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为代表,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确立了26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指南项目。聊城化工园区荣获“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我市开展了“5G建设攻坚行动”,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新建开通5G基站3100个,累计7330个,主城区、县城核心区、乡镇驻地已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同时,实施了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数字经济项目,16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总投资28.76亿元。今年1—8月份,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57.08亿元,同比增长10.6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0.45%。

(本组照片由吴建正拍摄)

2022-10-14 ——聊城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9995.html 1 挺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