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我们梳理莘县前进的脚步,就会发现,“民生幸福”已经成为莘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亮点。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60元,增长7%,居全市第三位;1—8月份,全县民生类支出完成34.2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75.45%;旧城区已交付安置房570套,年内争取再交付1463套;高铁新城六大安置区84栋单体建筑陆续封顶,年底前将有2000套达到回迁安置条件;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933万元,开发城乡公益岗位5328个,城镇新增就业3423人……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莘县坚持用心用力用情办事,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上下功夫、出实招。一项项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相关的举措接连落地,属于莘县人民的幸福故事在不断书写。
一
教育是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事业。莘县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三个优先”工作理念,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壮大教师队伍,培根铸魂育新人。莘县教育“金字招牌”日益闪亮,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
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严格落实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7处,总面积4.9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560个,崭新的校舍成为点缀在乡村间最美丽、最安全、最阳光的风景。撤点并校,整合资源。对29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分流整合,分流学生1200人、教师172人;29所停办教学点全部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增加学前学位2600余个,有效解决农村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切实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农村教师关爱力度。投资2283.26万元,加快推进232套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教师周转房里,电视、空调、洗衣机、煤气灶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温暖了乡村教师的心。
以学生为本,切实提升乡村学校服务质量。莘县聚焦人民群众教育期盼,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精、实、暖”的“幸福教育”组合拳。针对农村小学午间“接送难、不安全”的问题,创新开展农村小学午餐全覆盖工作,惠及学校209所,学生12.17万人,彻底解决了乡村小学生中午吃饭难和家长接送难问题。
针对部分低收入家庭就学困难问题,莘县构建了多方参与学生资助责任体系,实施精准资助,确保农村中小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今年以来,莘县累计发放各学段国家政策性资助金1600余万元,资助学生2.8万人次。
大力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关键一招。2020年以来,莘县共招聘教师1400余名,全部分配到乡村中小学任教,结构性缺编、乡村教师力量薄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出台了《莘县中小学职称评审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聘同等条件下向乡村学校教师适当倾斜;落实乡镇补贴、健康查体、关心关爱等政策待遇,增加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城乡教师交流,激发学校活力。今年,莘县进一步实施了城乡学校结对帮包、城乡教师交流等举措,36名城乡学校负责人交流轮岗,158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真正把优质教育理念、教师资源送到乡村薄弱学校,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
人民生命健康至上。卫生健康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关系着千家万户,莘县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以前来开药、拿药、报销,医保卡、现金、各种单据等要带上一大堆东西,不仅需要来回跑,而且每次还要排很长的队。现在去医院,拿个手机就行,真方便。”前不久,居民李翠莲前往莘县中心医院看病时感慨地说。几年前,李翠莲得了糖尿病,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医院检查。随着莘县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李翠莲在健康得到切身保障的同时,充分体会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
为有效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群众就医转诊不畅等问题堵点,莘县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推进“四个一”举措,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高速公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高速公路”上,医疗信息“一体贯通”,健康服务“一码通用”,看病就医“一键诊疗”,打通了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城乡医疗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了智慧健康便民惠民新格局。
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高速公路”,是莘县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生动实践。而在其他工作中,莘县卫生健康事业依然亮点频现。
巩固深化医改成果。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由市人民医院全面接管,县中心医院和省二院建立耳鼻喉专科联盟,县镇之间建立4家紧密型医共体,实行资源下沉、双向转诊,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县级医院、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全县城乡“同药同价”。
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县符合托育服务条件的机构达70家,达到国家级备案标准的有7家,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896个,较2021年增加托位1120个;已建成1所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培育1所家庭托幼试点机构,该经验做法被《中国人口报》等媒体刊发。
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骨伤科、心血管科荣获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中医儿科纳入第二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3家镇卫生院被评为山东省级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创建市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95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4家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5家达到基本标准,达标率90.48%,完成2家社区医院建设,受到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推进省级“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0.4万余份,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35%,为751处村卫生室配备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
多举措做好妇幼健康工作。开展“孕产妇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启用县人民医院、县中心医院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高质量推进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免费妇幼健康检查项目,组织农村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成立婴幼儿照护保育专家指导组,推动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莘县卫生健康局“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7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确定莘县为山东省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县。
三
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是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指征。
自今年1月1日起,莘县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10%。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强困难群众信息核对,及时对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自负医疗费用较高等重点人群进行摸底排查。今年以来,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206人,发放资金5264万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3883人,发放资金2929万元;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5700余人,发放资金360余万元。为646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补贴711万元,为11500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000余万元,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相继组织实施了“解忧暖心传党恩”、“金秋助学”、应对风灾救助、“童病关爱”白血病患儿救助活动、“关爱女童”、“巾帼暖心”、“资助特困人员有线电视收视费”、“冬日暖阳”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助医、助学、助残、济困慈善救助项目及活动,累计支出善款340余万元。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福寿佳苑老年公寓顺利竣工,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00张,改造提升敬老院护理型养老床位130张。目前,全县共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90处、养老床位3300余张,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人员480人次。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发高标准,推动文化惠民提质增效,是顺应群众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大事要事。
如今,莘县已经建成近900处村史馆。这些村史馆,在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莘县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提高文旅产业发展水平,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已经完成两轮基层文化人才培训,“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者巡演、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戏曲进乡村工程、村级文化广场提升改造正在实施。实施“全民阅读 图书共享”活动,成立乡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组织农家书屋阅读3000余场。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创作10余部文艺作品,排练文艺作品《瓜为媒》《找红牌儿》《训狱》。以“古、红、绿、农、食”五大主线,串联全县特色文旅资源,推出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今年5月19日,开通“引人入莘,精彩呈县——莘县人游莘县”文旅惠民直通车,邀请群众一起感受莘县文化魅力。对大张家镇红庙红色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整体包装。依托中原现代嘉年华、大张家镇红庙村、泰华农场,深化农旅融合,打造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四季采摘、非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筹备第六届莘县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助力文旅企业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开展了村史馆里过大年、庆冬奥、闹元宵、看非遗、享阅读等活动,成为群众文化的新阵地。
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体现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提升上。
从教育事业到卫生健康,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文化惠民……莘县围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实事求是,精准谋划、精准施策,靶向精准发力,重点推进了一批民生项目。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幸福底色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