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非凡十年·精彩聊城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o

践行为民初心 托起民生幸福

——市民政系统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7月29日,高唐县举办“情满高唐·执手今生”集体婚礼。■ 张希栋

幸福食堂暖意融融。■ 吕晓磊

志愿者到社区为老年人包水饺。■ 张希栋

■ 吕晓磊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我市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群众“稳稳的幸福”背后,是我市民政部门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之短的生动实践。


守护“最美夕阳红”


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聊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95.2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为112.8万,占比18.96%。

10月6日上午,在开发区中心敬老院,79岁的谢香玲老人正在房间内和她的老姐妹愉快地聊天,“有事儿一按铃,工作人员就马上过来,你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好啊,大家都特别喜欢这儿!”用谢香玲的话来说,每天和伙伴们唱唱歌,聊聊天,生活好惬意。

对卫生间、浴室地面进行防滑处理,配备淋浴椅,安装扶手,出入通道进行无障碍改造,安装防走失装置,根据老年人实际需要还增加了轮椅、康复理疗床……今年,我市民政部门持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计划改造提升12处,目前已全部完成。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优先引导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今年计划新增护理型床位1090张,目前已经投入使用1175张,超额完成任务。

在开发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监管服务平台上,清晰地显示着10月6日中午中康颐养养老服务中心护工梁金华的行动轨迹:中午12时02分,到开发区冯庄社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并询问老人是否还有其他服务需求。

数字赋能智慧养老全面提速是我市养老服务近两年来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对接养老服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服务的支撑下,实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如何让老年人每天都能吃上“放心餐”,成为当前养老工作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0月10日,52家幸福食堂集体开业,品种丰富、价格实惠的菜品,确保老年人吃得安全、吃得实惠、吃得舒心,这无疑为老年人送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

为老年人提供一餐一饭,看似是件小事,却是关乎老年人幸福指数的民生大事。为了让老年人的“一餐热饭”吃得更好更可口,幸福食堂及时分析用餐老年人年龄结构、饮食习惯,提供专业化的菜品或套餐,同时,对前来消费的老年人实行补贴:70—79岁的老年人每餐补贴2元(每日只限一餐),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餐补贴4元(每日只限一餐)。全市目前共设有52家幸福食堂,老年人首次就餐需持本人身份证到幸福食堂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在其中任何一处录入信息后都可享受补贴。

围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养老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实现老年人乐享晚年的愿望,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市坚持将“民生工程”干成“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救助兜底线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今年3月上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城乡低保标准之比保持在1.28:1以内,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其中农村低保提高14.6%,农村特困对象基本生活费提高了15%,保障低保、特困人员10.57万人,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支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资金5.8亿元。。

同时,为加快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市陆续出台了《聊城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聊城市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新的《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拓宽了申请人范围,扩大了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完善低保申请家庭收入核定内容。

8月24日,在高唐县赵寨子镇张庙村,大学新生刘一宁(化名)收到了聊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送来的2000元现金和部分生活物品。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刘一宁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深陷困境。经申请,民政部门已将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今年,刘一宁顺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根据政策,刘一宁可享受低保家庭大学本科新生救助资金4000元,但上大学的费用,还是让这个家庭犯了难,困难时刻,政府和社会携手,为这个家庭托起了生活的希望,也照亮了刘一宁的未来。

实际上,刘一宁只是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相衔接的一个缩影。为了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救助工作机制,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聊城市民政局关于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的指导意见》,为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救助工作机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的综合效益,多渠道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同时,积极指导基层开展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救助典型的示范作用,我市选送的《临清市“救助来临·清楚办理”社会救助特色品牌》被省民政厅评为“2022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2名照护人当选2022年度全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最美照护人”;两个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市民政局还下发了《聊城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的通知》和《关于改革完善急难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针对解决城乡群众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9月底,实施临时救助273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53万余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最后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我市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针对不同困难群众建立起救助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生活有困难的给予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扶残助弱勇担当


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市民宋强(化名)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腿部残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最困难的时候是靠政府帮扶过来的。”宋强说,自己每个月享受政策补贴,生活才得以保障。今年,聊城又提高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这让宋强觉得如今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针对残疾人相对生活困难的情况,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千千万万残疾人及其家庭,我市民政等部门不断完善“两项补贴”制度建设。为加强残疾人基本福利保障,聊城市民政局与市残联及时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共享,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更加及时精准。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手机短信通知和有关政策宣传,解决残疾人出行不便、信息获取不及时等实际困难。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孤儿等困境儿童更是特殊困难群体,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努力让祖国的花朵向阳而生、乐享童年,我市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障政策。

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孤儿59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05人,重点困境儿童670人。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在2021年的基础上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救助标准再提升10%。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还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调整市未成年人保护小组。统筹指导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开展“村级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对全市6044名村级儿童主任开展培训。


公共服务暖民心


婚姻、殡葬服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我市民政部门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红白喜事,持续推进婚姻、殡葬服务移风易俗改革。

2月22日,全市8个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全部开展集体婚礼或颁证仪式。5月20日,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预约方式,专为“520”结婚登记开通预约渠道,为全市1300余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免费举办颁证仪式,通过多种方式向新人倡树正确的婚恋嫁娶观,简化喜事操办流程。

今年清明节,一场以“平安清明寄深情,文明祭祀树新风”为主题的代祭扫仪式在聊城市殡葬服务中心举行。来自民政部门和墓区的工作人员手持花束、宣读祭文、三鞠躬,代替因疫情影响不能亲临现场祭扫的群众向逝者致以思念之情。

针对百姓关心的“身后事”,我市加快完成56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有序推进老旧殡仪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展殡仪馆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新风,发展“互联网+殡葬服务”,开展清明节网络祭扫活动。构建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惠民殡葬,为困难群众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地名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市民政局积极开展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完成1.3万个地名信息录入,扎实做好《地名管理条例》学习宣传。同时,做好地名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工作,确定光岳楼、山陕会馆等128处聊城市地名文化遗产,形成了《聊城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阳谷县被民政部确定为“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冠县、东阿县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单位。

9月份,聊城市慈善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医院赴青海刚察开展复明行活动,为刚察5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这只是我市慈善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聊城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筹募慈善款物、开展救助活动,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

为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民政局发动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助力彭水县乡村振兴。聊城市慈善总会、聊城信发基金会等12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首个项目“爱心结对·情暖儿童”,对彭水县9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全覆盖救助,共支持资金55.8万元。

随着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我市已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践行为民初心,托起民生幸福。

2022-10-19 ——市民政系统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0324.html 1 践行为民初心 托起民生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