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非凡十年·精彩聊城特刊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乡村蝶变美如画

——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斗虎屯镇村容村貌新气象

“山东省全民阅读大会暨齐鲁书香节”集体阅读活动

赵堂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广场舞、戏曲公益辅导

山东省佳视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 林晨


金秋时节,走进东昌府区斗虎屯镇,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金灿灿的玉米喜获丰收,郁郁葱葱的果蔬生机盎然,处处谷满仓,家家收获忙;一排排新能源电池板整齐排列,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条条干净、宽阔的马路向远方延伸,成为广大群众的致富路……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开拓进取,十年硕果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斗虎屯镇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乘势而上、接续奋战。如今,该镇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实现了华丽蜕变。


聚焦组织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道路两旁的商店鳞次栉比,村内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设施完善,高标准农田成方连片……十年来,位置相对偏远的斗虎屯镇赵堂村,从一个相对落后的村庄发展成了一个人居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幸福的先进村。

这是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组织建设的结果。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俺村里有个好党支部,有好的致富带头人。”

2003年,赵堂村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不断完善村级制度,严格党内生活。对“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进行规范,并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各项事业飞速发展。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鼓励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用来搞新型农业产业示范田,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村党支部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申请项目扶持,邀请大型农企来村考察,共同开发新型农业科技项目,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耕作现代化的路子。现在,赵堂村通过土地整合,新增耕地230亩;建设居民楼11栋、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1栋,并配套建设了服务中心、幼儿园、大型粮仓、农机具仓等;实施“五化六有七通”工程,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赵堂村的发展,是斗虎屯镇聚焦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的一个缩影。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年来,斗虎屯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形成镇党委统筹部署、班子成员谋划推进、包村干部协调细化、村党组织书记一线落实、村民集体监督的五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引擎”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坚持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注重从本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有觉悟、有能力的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聚焦产业发展

铺就群众“致富路”


“俺村里的稻子丰收了……”9月23日,斗虎屯镇惠庄村村民们惊喜地看到,在村里易涝地、盐碱地试种的旱稻喜获丰收,首次种植的亩产量便达到500公斤。

为何要在盐碱地种植旱稻呢?长期以来,如何让易涝地、盐碱地产生效益,成为惠庄村村民的头疼事。斗虎屯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认为可以种植旱稻提升亩产效益。他们采取党员“带头种、带领种、带动种”的方式,在惠庄村打造了我市首家爱德帮高山旱稻2号种植试点。高山旱稻2号春夏秋冬均可播种,生长期一般为128—153天。种植管理简单,适应任何土壤和地形,具有抗旱、抗涝、发芽率高、产量高等特点。除了稻谷,稻秆还能加工成饲料、生活用品和建房板材,经济附加值高。旱稻收割后,爱德邦公司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回收,每亩收入能达到2500元。旱稻种植成本和玉米相同,在易涝地种植旱稻,相比种植玉米每亩能够增收665元。

近年来,惠庄村不仅发展旱稻种植,还通过发展新型养殖,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10月,聊城市群沩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惠庄村成立,该公司采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把环境工程、土木建筑、现代生物、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先进技术集于一体,在大棚中养鱼,节约了土地,改变了传统水产养殖中粗放、低产、高污染、低回报的模式,走向了高附加值、高密度、精细化、工业化的高质量养殖道路。同时,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的水是流动的,具有氧气足、水清洁等优点,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较常规鱼塘增产40%左右,有效丰富了冬季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有了新思路,就能找到产业振兴的好出路。在斗虎屯镇,以新思维推动产业取得新突破,已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共识。

总占地120余亩,累计收益200余万元,带动5个村集体增收212万元,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7000元……这是东昌府区五联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2017年,斗虎屯镇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推动大徐、张李、云水、杨庙、任回5个村的党支部成立五联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合作社借助山东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分别建成果蔬种植园区、猪舍养殖园区和旅游观光园区。其中,果蔬种植区建有6座高标准冬暖式大棚,与常规大棚相比,在空间通透性、技术措施调控、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态养殖区建设有6栋现代化猪舍,年出栏生猪达8000头,饲养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包括自动喂料、饮水、通风和保温等,粪污能经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肥料。旅游观光园区建成葡萄休闲观光园70余亩,葡萄种植模式、架式均采用最新集成技术,可实现深翻、埋土、修剪、喷药等农机无障碍操作,实现了集约化管理。

65岁的张李村脱贫户陈学英乐呵呵地说:“家里的地承包出去了,俺没事时就来园区的大棚里干活,每天能收入50元,一年能多收入8000多元钱,这里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伴。”

产业兴旺,村民才能真正走上致富道路。多年来,斗虎屯镇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各类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利用拆除平整的废旧宅基和具备条件的群众自建房、坑塘等,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探索新型“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作物种植与光伏发电互不影响,群众在同一块土地上获取土地流转费用和务农费用双重收益;开发镇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储能项目,实现零碳、低碳发展,园区内引入风能太阳能元部件生产企业,吸引当地农民务工,取得务工收益;成立“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基金”,深入参与本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训、扶老助困、爱心帮扶等公益事业,推动当地群众收入再平衡。群众以资源、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就可以得到收益,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聚焦生态环境

奏响美丽乡村“和谐曲”


漂亮的砖瓦房、干净的院落,各类物品设施整齐有序,充满生机的绿植、花卉……走进斗虎屯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东成的家,一座田园气息十足的小院映入眼帘。

杨东成的家,是该镇众多“美丽庭院”的代表。近年来,斗虎屯镇将“美丽庭院”评选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号召村民们改掉陋习、旧习,打造干净整洁的居家环境,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斗虎屯镇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坚持生态环保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体系的优势,持续改善村居环境。扎实开展散煤“清零”“小散乱污”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畜禽养殖排查、危险废物排查、秸秆禁烧等工作,成效显著。建设市级美丽乡镇示范绿化工程,张李、营子、盖庄、郇庄、大徐等村种植冬青绿篱28000株,红叶石楠13000株,海棠410株,金枝槐110株。通过清洁行动清理残垣断壁、破旧房屋210处,清理空闲地、荒地、废旧地680亩,清理村内坑塘153个。

“村里彻底变了模样,原本脏乱不堪的坑塘现在也穿上了‘花衣裳’。”岳庄村的村民纷纷点赞自己的家乡。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该村突出田园特色,积极清理废弃坑塘,栽种桃树、杨树、梨树等经济苗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如今,斗虎屯镇大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洁净、有序、美丽的华丽转身,乡村秩序、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得到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初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用好用活人才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要振兴,归根到底,靠的是各类人才的不断涌入。

近年来,斗虎屯镇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意识,着力打好乡村人才“管、引、育、用”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制度保障。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调整充实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人才办工作力量,建立“定期议才”制度,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解决乡村振兴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确保了乡村振兴有序有力开展;积极探索“人才在外地、科研在斗虎,项目在异地、产业在斗虎”的人才引进路子,申报600万元人才孵化器项目,用于人才资源开发;把乡村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镇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

广纳博引人才,助力产业发展。聚焦农创、农养、农旅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近年来共引进21名紧缺专业人才,促成种养一体、旅游采摘等6个产业项目落户斗虎屯,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共促互进;聚焦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开展专项引才活动,通过旭鸿新能源汽车、佳视能医养健康两个项目引进新兴产业领域人才23人,有效缓解新兴产业领域人才紧缺问题;聚焦破解农村“人难选、选人难”和村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村“两委”换届中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争取2名高素质选调生到村任职,9名返乡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挑得起乡村振兴重担的头雁队伍。

培优育强本土人才。大力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育方式,今年以来培育和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8人,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本土人才13人;乡土人才参与创办领办合作社2个,带动务工40余人;注重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采取“名师带徒”的方式,不断加强本土文艺传承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本土文艺人才。目前,全镇组建了14支戏曲人才团队和3支太极拳队伍,建立剪纸研学基地和老虎鞋技艺教习所,文艺人才成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骨干力量;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和“千人储备”计划,加大带头人队伍和后备力量培养力度,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让乡村振兴有了主心骨。


聚焦文化建设

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建设是根本之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7月21日,斗虎屯镇文化站联合镇团委“小粉笔”暑期公益课堂,举办了诵读经典“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诵读《三字经》等,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当日,该镇还举办了“匠心遇童心,妙手巧撕纸”主题活动,提高了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他们探索创造的自信心。

斗虎屯镇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3月份,邀请市剪纸学会剪纸老师走进斗虎屯镇谭楼小学课堂,让农村孩子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5月份,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共享粽香端午”活动,举办包粽子、缝香囊、剪纸活动,进一步传承民俗文化,弘扬优良美德。同时,开展全镇新村运动会,辖区300余人参赛,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体活动,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7月份,为高家熟食、米四烧鸡、斗虎屯豆腐、北夏银丝面等传统美食拍摄了区级非遗申报片,并顺利上报了非遗申请资料;8月份,赵堂新村开展公益辅导进基层活动,专业老师为群众开展广场舞、戏曲公益培训。杨庙村农家书屋以“追忆儿时岁月,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山东省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暨齐鲁书香节活动”,村里的20余名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齐聚农家书屋,诵读经典好文章,共品文化书香。8月17日,在全镇62个村开展“一村一场戏”惠民文化戏曲演出;9月18日,斗虎屯镇文化工作负责人、聊城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梁颖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山东手造展示体验活动,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带向更高舞台。

回顾过往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信心十足。“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在东昌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坚定信心、狠抓落实,聚焦民生工程、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开创斗虎屯镇更加美好的明天。”斗虎屯镇党委书记关常威满怀期待地说。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2022-10-19 ——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0331.html 1 乡村蝶变美如画 /enpproperty-->